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郭重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可以抢先一步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4-09-23  浏览:

  近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热议的已经不是3D打印、大数据,而是工业4.0、工业大数据和智能化制造。昨天召开的上海市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综合学术研讨会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以“先进制造业全球动向及上海的发展路径”为题展开讨论。
  
  不拥抱就会和创新失之交臂
  工业生产实现“零次品”,工业4.0可以办到,具体做法是运用信息技术将每一个零件的运行状况自动发布,在产生异常前自动调整。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辛辛那提大学讲座教授李杰看来,无论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还是美国人提出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都是工业制造与信息技术拥抱的产物,如果现在还不考虑这种“拥抱”,那就可能与大部分制造创新失之交臂。
  中国制造业要跃迁到德国、美国所追求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但并非绝无机会。李杰认为,中国大量运行中的高铁、风力发电机、汽车产出的海量数据,就是中国发展工业4.0的独有优势,如果中国能在数据分析力上取得突破,发展前景并不逊于德国。
  
  个性化消费催生个性化制造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人均GDP约为1.4万美元,到2020年将可能达到3万美元,由此产生许多个性化需求。长期从事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的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认为,催生工业4.0的正是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以及互联网让大规模的智能化私人定制成为可能。
  美国和德国正在暗中“较劲”,谁都希望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领导者,为此,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与对策。
  芮明杰给出的建议是:上海应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起草一个“工业互联智能生产系统”的发展纲要,规划方向、目标、战略、技术重点等一系列问题;未来“十三五”期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服务经济为主结构条件下,应该是“由重入轻”,即由重资产产业发展为主,转化为由轻资产产业发展为主的战略。具体而言,制造业应“加减乘除”——加:抓住新技术进步发展代表新一代生产方式的工业智能互联生产系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减:去制造低端化,提高附加价值和竞争力;乘:生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互联、信息智能化;除:除去污染、能耗高的产业。
  
  互联网将重新定义制造业
  本次市科协学术年会综合学术研讨会主持人、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在压轴报告中呼吁,面临工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我们已经到了抛弃以生产者自我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的制造文化情结,对已有商业模式进行深度变革的时候了。
  在郭重庆看来,相比消费领域互联网风起浪涌、天翻地覆的变革,目前工业制造领域依然死气沉沉。工业互联网的到来,为正在谋求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工业互联网完全可以跨越美国而抢先一步,因为我们有偌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工业互联网可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依靠社会力量创造绝好的平台和机遇,时间和空间也恰到好处。”郭重庆呼吁:中国制造业的涅槃新生,呼唤一代企业家的参与,挑起“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历史重担。
  本报记者 江世亮 沈湫莎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09/23/content_13.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