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转型时代,不会再现1980年代的哲学热,但哲学是否真的只能退缩到学院哲学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社联与文汇报社合作推出了“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演讲季系列讲座。上周六在社联举行的“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核心价值与民族复兴”开放论坛是哲学演讲季的一次总结。当天,吴晓明、童世骏、俞吾金、高瑞泉、陈卫平以及孙周兴等几位学者,一起参加了“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核心价值与民族复兴”的讨论,探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如何确立?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在论坛上发言。
“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
论坛的主题是“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核心价值与民族复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认为,哲学依然要为人创造性的可能性和自由做辩护,这才是有意义的,没有基于个体意义的哲学,“是没有意义的”。
在论坛上,孙周兴教授的讲演题目是“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他讲了自己女儿的故事。孙周兴教授说,她女儿成绩不好,年级400名,全年级一共才420名。孙周兴就跟女儿谈了一个小时,主要是谈人与猪的本质差距,在于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重新开始,也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可能性。“一年以后,她的成绩上升到100名。”“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这是孙周兴教授对人本质的一个总结。
而对于自由的理解有千万种。但在孙周兴教授的理解中,人首先要成为自己,面向未来开创自己的人,“才会有自由,你才能成为人,才能回归你的本质。”孙周兴说,“人是自由的人。基于这点,人才是创造性的。如果没有个体自由,这种创造性的保证,那么民族复兴是一句空话。”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提问和创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教授看来,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让年轻人远离哲学,但通过哲学又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思考,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教人脑子清楚和教人好好说话”。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06/24/content_900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