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咳嗽、打喷嚏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于有些人却会带来小便溢出尿湿裤子的尴尬,她们往往不敢多喝水,不敢跳舞唱歌,不敢咳嗽大笑,更不愿去人多的地方;她们处处留心,时时提防,生怕小便溢出带来难堪,也渐渐远离了社会,由此这个病症尿失禁也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据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尿失禁患者,在5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每三人就有一个正遭受尿失禁困扰。“社交癌”尤其在冬天高发频频来袭,靠少喝水就能摆脱吗?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童晓文教授告诉《上海名医》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预计到2030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将上升至女性疾病排行榜首位。进入冬季,排汗减少,寒冷刺激又使人体血管收缩,尿液增多,再加上冬天穿衣较多,人们普遍不愿去厕所,很容易发生尿失禁。而少喝水其实更容易导致尿频、尿失禁。此外,长期高浓度的尿液还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所以,想通过少喝水来减少尿失禁时的尴尬,避免频繁跑厕所的不便是行不通的,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应该做到适当饮水,及时治疗尿失禁。
少喝水反而加重尿频、尿失禁
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罹患尿失禁后,往往采取少饮水的办法控制排尿,结果饮水越少,反而更加重了尿频、尿失禁,对健康危害更严重。童晓文告诫,尿失禁患者不能盲目限水,因为摄入液体过少,会导致尿液浓度增高,含有代谢后废弃物质增多,很容易刺激膀胱,增加排尿时的急迫感,排尿次数更难以控制。
同时,高浓度尿液使排尿量减少,长时间积存在膀胱内,会引起泌尿系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容易引起尿急。要缓解尿失禁,必须要做到多饮水,以每天5~8杯为宜,其中包括每日三餐的汤水。但饮水时间不要集中,因为短时间内饮水过多,容易导致强烈的尿意,会增加排尿次数,使尿失禁更为严重。此外,为了配合外出及夜间睡眠,在外出前两个小时及睡前两小时适度地限制水分,可以减轻失禁的困扰。而一些刺激性的饮料,如咖啡、茶、啤酒等有利尿作用的饮料,都会增加尿失禁的机会。
童晓文介绍,有些中老年女性以及年轻白领会在紧张的时候发生尿失禁,比如考试、与领导交谈或者焦急地等待时,有的人甚至严重到每15分钟到30分钟必须上一趟厕所,这是急迫性尿失禁,因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膀胱频繁收缩所致。
而在尿失禁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就是压力性尿失禁。相关研究显示,在50岁以前,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这主要是因为妊娠和分娩造成控制排尿的韧带和筋膜受损,受损的韧带和筋膜随着年龄增大更加薄弱,这是一个进行性的慢性变化过程。渐渐地,当腹内压增高时就会引起遗尿,所以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用力等加大腹压动作时,常会出现尿液控制不住流到裤子上的现象。
童晓文曾接诊过一位46岁的女病人,她曾是一名中学教师,但患上了尿失禁后,因不能用力,起初变得不苟言笑,后来慢慢演变为无法讲课,甚至一走路裤子就湿了,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最后不仅丢了工作,也失去了婚姻,整天在家闭门不出。童晓文表示,多数尿失禁患者都是这样,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犹如患上“社交癌”,慢慢脱离了社会。
晚睡加速人体各“零件”老化
“人的膀胱就像一个水箱,这个水箱通过水管(尿道)排水,在水管的中部有一个阀门(韧带),正常情况下,阀门可以保证水箱储存较多的水而不漏出,但随着使用时间变长,阀门渐渐松了,即使只有少量的水也可能漏出来,于是就发生了压力性尿失禁。”童晓文说道:“人体就好比一块瑞士钟表,内部由上千上万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有其自己的节奏。”他指出,吃饭、睡觉、上厕所等日常行为都有其自然节奏,一旦这些节奏被打乱,就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月经不调、脾肺功能欠佳、身材走样、魅力减退……其中晚睡是加速身体各“零件”老化的重要因素,而晚上睡不着觉同样也会使膀胱更为敏感。
童晓文介绍,肥胖也能增加尿失禁的发生率。有些患者会在体重下降时漏尿症状减轻,体重增加时漏尿症状加重。这就好像妊娠一样,肥胖所增加的重量可以向下挤压盆底组织,使盆底的肌肉、神经和其他结构长期受到应力和牵拉作用而变弱。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大于30的人容易患压力性尿失禁,所以童晓文建议,适当锻炼和控制体重对预防尿失禁也有益处。
此外,多产和难产史也是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因此童晓文建议减少产次,特别是阴道分娩次数,孕期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训练,都是预防产后盆底筋膜损伤的有效措施。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尿失禁认识不足,更别提预防和治疗了。据了解,不少女性因害怕、害羞和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讨论尿失禁对很多女性来说仍然是一个禁区,有的难以启齿,宁肯买纸尿裤、用卫生护垫,也不愿意就医,而主动前往医院诊治尿失禁的寥寥无几。
信息爆炸时代,别自己做“医生”
童晓文介绍,产后缺乏适当的调理与修复,容易产后出现尿失禁。“可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任何信息。有的产妇只注重产后减肥塑身,却忽视盆底肌训练;有的在家自己做产后恢复床上操或瑜伽,反而拉伤肌肉。其实,只要找到一个信任的妇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产后恢复并不是难事。”童晓文强调,有序的产后康复可以为产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后42天是产后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预防后患。
据介绍,在进行产后康复训练时,医生会针对产妇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若有必要可借助机器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每两天一次,可预防“月子病”。童晓文表示,许多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肌肉松弛造成的,就像人长期举哑铃手臂会变得结实,盆底肌肉锻炼也是这个道理。因此通过提肛运动可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缓慢收缩和放松肛门以加强盆底肌肉和筋膜强度,每天早晚各200次。国外的研究已证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症状。
过去,在治疗方面,许多人常认为尿失禁是病毒感染,只要用些抗生素就好。可是,童晓文表示,尿失禁形成的机制不同,治疗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筋膜松弛所致,症状轻的患者可以通过提肛运动或者服用补中益气中成药改善控尿,对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而急迫性尿失禁发病机制是膀胱频繁地自主收缩,治疗上首先要排除泌尿道的炎症、肿瘤和结石等刺激,然后用药物来降低膀胱敏感性,使其放松。急迫尿失禁患者多伴有焦虑、失眠等问题,常需同时给予抗焦虑及助眠药物。由于药物起效要一定时间,往往连续用药1月才能改善症状,许多患者都半途而废,所以急迫性尿失禁治疗起来不能“急迫”。
“就像面对老化的汽车,仅仅修个轮胎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提高其整体性能。”因此,面对每位前来就诊患者,童晓文都会询问病人每天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饭,每天几点睡觉,睡眠质量如何,平时经常发火吗……从食物、睡眠、运动、遗传、精神、神经等六个方面对病人先进行整体评估,发现“零件”损坏的问题所在,再进行对症检查、下药。尤其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童晓文透露,他所带领的团队都是医生自己为手术病人进行超声检查,为的是在术前全面掌握病情。“如此我们便能提前在医生脑内构建出具体的 ‘施工方案’,走上手术台时也就胸有成竹了。” 晚报记者 贺天宝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22/content_1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