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王伟强:逐新趣异?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3-10-29  浏览:

1

一个村上的328米高楼及塔群。(摄于江苏)

2

天都城小区里的“埃菲尔铁塔”。(摄于浙江)

3

一处山顶的仿天坛建筑。(摄于浙江)

4

福禄寿酒店 世界最大的象形建筑。(摄于河北)

5

仿世博会中国馆的雕塑。(摄于重庆)

      ■拍摄手记/郑川
  我是一名建筑师,喜欢用传统的胶片相机来记录这个世界。2011年,我把目光投向城市景观中乖张、离奇的建筑,以期作为当前建筑现象解剖的样本。于是,利用双休日,我飞了十几个省市,采用类型学原理,用大画幅相机和胶片进行客观、工整地拍摄,最后将近百张素材照片编辑成这组《异化》作品。
  我的这些影像想带给观者一些思辨和质疑,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建筑?它们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涌动?
  建筑已经从单纯的空间实用功能异化为一种身份的表述和价值观的表现。时间的流逝也许能慢慢改变人们的观念,但那个时代留下的城市景观却永远诉说着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摄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征在于客观性,但看似表面上的客观性其实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拍什么?怎么拍?都由摄影师来决定。真正的艺术家无论记录社会的景观还是反映人性的弱点,都是在提出深层次的哲学命题。我希望这组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作品点评/王伟强
  奥托·罗西(AldoRossi)常将戏剧的比喻引用在建筑学中。他指出,生活虽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的场景却应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一幕历史大戏中,作为“主角”的我们,在不断地变换;而作为“舞台布景”的城市建筑,却应具有稳定的场景关系以及恒久的美学价值。因此,罗西的建筑作品充满了理性、逻辑和类型学的力量。作为职业建筑师,郑川对罗西的理论推崇备至,并贯彻到自己的建筑实践中去;而作为摄影师,他则更是汲取罗西的类型学方法,建构出对城市景观批判性的观看。
  城市是有机的,它的发展遵循内在的理性逻辑与市场规律,虽然个别建筑或区段会出现变异,但由于多数处在既有形制的制衡中,城市理性的秩序仍会得以延续。这时,人们甚至会偶尔欣赏它的“跳跃”,但是一旦这种变异蔓延开来,或者集中堆放起来,非常规、超常规的建筑开始处处与日常生活并置,必然会导致荒诞的戏剧化效果,那么,我们的“舞台布景”也就会充满混乱,城市空间中稳定的场景关系因此而遭到破坏。《异化》作者就是将这样一批充满戏剧性的荒诞建筑,通过影像来集中堆放,成为对这种建筑案例批判的视觉文本。
  城市空间一旦被戏剧场景化,便会放大出荒诞不经的一面。当我们看到市区的商业中心设计成“迪斯尼乐园”,当我们发现“黑猫白猫”戏剧般的场景被搬到了街头,当我们意识到建筑因被形塑为“孔方兄”的崇拜图腾而加剧社会阶层分异时,我们的城市文化已经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正如拍摄者谈及创作时指出的那样:它更多地体现出国人对金钱的膜拜、对权力的依赖、信仰的缺失以及审美的民族不自信等。
  城市发展不仅关乎土地、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还在于空间所被赋予什么样的象征语言。谁能占有它,谁就有能力来界定城市形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 nen)道出了那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文化上的追求。”这也不啻道出了这些建筑背后的缘由。
  (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10/29/content_27.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