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明”观:以人为本 《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解读
来源:
时间:2004-05-10 浏览:
访谈嘉宾:陈振民(市文明办副主任、《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起草组负责人)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政府特邀决策咨询专家)鲍宗豪(华东理工大学城市管理学院院长,《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起草组成员)
距2010年世博会,只有6年时间。从现在起,上海将全面实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行动计划》内涵何在?又将如何实施?
聚焦软件
记者:有专家评价,《行动计划》对上海城市未来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对此如何理解?
陈振民:2010年世博会,既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考验。进入新世纪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提出加强上海软环境建设和提高市民素质问题,并明确了一系列要求。不少海外归来人士说,上海“硬件”基本可以与世界一流城市媲美,但“软件”差距不小。在近两年的上海“两会”期间,关于市民素质的话题、议案和提案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办好世博会,对城市“软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上海1600万市民的心愿。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行动计划》起草历时一年、数易其稿,聚焦市民文明素质、文明行为、文明形象,并明确以人为本的原则,集中了各方智慧,体现了市民的愿望。
鲍宗豪:长期来,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围绕“两提高”目标展开,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上世纪90年代,“两提高”偏重于规范人的基本行为和整治“脏乱差”环境,即城市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建设;现在及以后,将更注重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行动计划》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基本任务是:在继续向市民倡导“七不”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市民通过努力达到“七建”。即:守秩序,建法治之城;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护环境,建生态之城;有礼貌,建礼仪之城;重信用,建诚信之城;爱科学,建学习之城;献爱心,建友善之城。这就是“两提高”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
诸大建:新一轮的“两提高”工程,生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它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是为了人民。整个《行动计划》的选项、抓手都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是由人民来推动。整个迎世博文明行动将通过各种各样载体,积极引导在沪生活、学习、工作的上海人广泛参与,并成为实施“行动计划”的主体。
追求高端
记者:《行动计划》号召全市人民在继续倡导“七不”规范的基础上,努力达到“七建”。从“七不”到“七建”,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上海人对自身文明素质的追求从“低端”走向“高端”?
鲍宗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从“七不”到“七建”,上海市民提高自身素质,从基本行为文明走向守秩序、讲卫生、护环境、有礼貌、重信用、爱科学、献爱心等综合素质文明;城市文明也从脏乱差的环境整治走向建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态之城、礼仪之城、诚信之城、学习之城、友善之城。新的追求,凸现了新时期新阶段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五大理念,即:法治法规建设理念、生态的理念、健康的理念、学习的理念和品行的理念。
诸大建:从“七不”到“七建”,进一步提高了精神文明创建的科学含量。如纠正市民“不乱穿马路”的陋习,《行动计划》中没有一般的号召,在开展“珍惜生命,文明出行”主题活动的同时,提出“合理设置红绿灯和斑马线,清除违法占道,以人性化的服务和高效管理引导市民养成‘不乱穿马路’的文明出行习惯”。这体现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开始注重对人的行为包括心理、环境等深层原因分析,追求科学机制的引导。
陈振民:从“低端”走向“高端”,《行动计划》提出“三年有突破、五年见成效、七年创一流”。三个阶段互相衔接、承上启下,下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巩固、延续和发展。
今年是实施《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我们的目标是革除市民行为陋习取得突破。突破口就在集中开展两项主题活动,一是“先下后上,有序乘车”活动纠正乘车无序陋习;二是“珍惜生命,文明出行”活动,纠正乱穿马路陋习。两项活动的开展都将综合全市创建优势,实行教育、管理、惩罚三者并举。
创新载体
记者:多年来,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特点和经验,就是不断创新载体、形成抓手,吸引和组织广大群众在广泛参与中不断推进和提高。《行动计划》是否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诸大建:《行动计划》不仅在目标上、内涵上上了一个层次,在推进机制上也上了一个台阶。从“七不”到“七建”,每项行动背后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动载体支撑,并贯穿六年、三个阶段始终,形成了一个文明创建制度架构。如:在讲卫生、建健康之城中有《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护环境、建生态之城中有《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种载体力求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如社区将通过推广居民小区“相聚谈心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家庭保健计划;实施“人人运动计划”,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等。
鲍宗豪:“建立和完善评估测评机制”,是保障《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载体。即将实行的《上海市民文明行为综合指数》等评估机制,运用科学手段,跟踪研究并发布由市民行为指数、行业文明指数、地区文明指数组成的城市文明指数,规范和指导《行动计划》的实施。
陈振民:为确保《行动计划》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文明委将下发《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实施分工意见》,对任务、目标、责任单位进行分解。市文明委和各相应的委办区县、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大联动。
摘自:解放日报 2004-5-10 8: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