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3600亿元的投资总额和7000万观展人次的估算,以及会展与旅游的相互渗透规划,目标就是如何将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充分发挥
最近,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正式挂牌,世博集团公司及世博会土地储备中心也在筹备过程中,世博经济的效应开始逐渐形成。
解读世博经济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退出了国际展览局,法国放弃了业已取得的2004年认可类世博会承办权,日本将2005年的世博会从综合性改为专业性。在现代信息资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以有形展示平台为特征的世界博览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上海在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之后,同样面临着如何发挥世博经济效应的挑战。为此,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世博会与上海发展的大讨论,一年一度的以借助"外脑"办好世博为宗旨的世博论坛也于今年开始在沪召开。
面对19次世博会有18次亏损的历史,上海的世博会能有多大经济效益,上海办世博会的意义又在哪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朱荣林认为:"所谓的亏损是指投资无法在世博会召开的短短6个月期间收回,无法在会展业局部范围内收回,但放眼世博效应对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拉动,上海办世博会将大有益处。"
以波浪效应来评估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朱荣林给出了一串串令人心动的数字----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参展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消费预计达100亿元左右,拉动当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按上海1400万人口,当年人均GDP1万美元计算,一个百分点即可达到140亿美元,到那时,消费将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世博会园区建设投资约为250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时带动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左右,专家估算其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的规模,2003--2010年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预计上海每年保持投资增长5%左右,这样到2010年,资本形成总额将达3600亿元左右。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认为,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还将推动上海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他指出,世博会的作用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有助于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升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上海的结构转型寻求必要的空间;通过对外开放的效应,进一步与世界经济融合,在国际分工中确立上海中心城市的地位。"这将有效解决上海目前面临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商务成本提高、成本竞争型产业开始不断向上海以外地区转移的历史性问题。"
同济大学的诸大建教授则从提升上海人生活品质的角度理解世博会召开的经济意义。他指出,"通过世博会为上海居民创造过上体面生活的机会,这是世博会举办的一个重要目的。"他引用国际上目前对各国、各地区生活质量较权威的指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他指出,当前上海的人类发展指数接近亚洲区域的世界性城市的水平,如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汉城等。利用世博会召开的契机,全面提升上海在经济、社会生活、教育、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在2010年使上海的人类发展指数突破0.9,届时争取达到世界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平均值是完全有可能的。
捆绑开发旅游资源
历史上曾有过德国汉诺威世博会造成24亿马克巨额亏损的惨痛经历,如何最大程度地规避经济风险,专家给出了三大药方:正确预测;充分开发旅游市场;发挥后续效应。
据了解,德国汉诺威之所以出现巨亏的最主要原因是事前对人流量的估计过分乐观,先前预测的4000万参观者只来了1800万,而且92%为国内游客。而导致人流不足的原因是主办方轻视了对旅游资源的捆绑开发与利用。
专家表示,上海目前对2010年世博会参观人数的估计是7000万,这是基于上海本身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国内参观者人数庞大等原因作出的合理估算。作为一届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拥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以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美丽风光的文明古国这样一个卖点,其吸引力自然不同凡响。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则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积极招展招商方面要动用全部力量。世博局副局长汪均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招展招商的重要性不亚于申办,其难度还要大于申办工作。目前美国是否来参展依然是个未知数,但世博局要想尽一切办法邀请美国参展。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上海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者与参观者相互渗透,同时做大两个市场的目标。经济学家建议,上海市有关部门和旅游业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有效介入世博会的整个筹备过程,种种方案与设计应当仔细周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就此,上海市旅委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据有关人士介绍,上海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集国际商务、会展购物、现代都市风光、郊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和文化体育、工农业、科技教育等专项旅游的目的地,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要达到10%左右。2010年上海全年将接待1.3--1.5亿国内旅游者、500--600万海外旅游者。为实现此目标,从今年起,上海制定了全面实施旅游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05年,力争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3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左右,新增旅游从业人员5万人。在达到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进入冲刺阶段,继续保持超常规发展态势。
目前,上海正在设想成立世博旅游促进机构,全面协调上海世博会旅游产品与营销的各项具体工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展销会和博览会,加强与世界大型旅游公司的联系,通过设立合资旅行社等方式招徕客源。同时,开发世博旅游专项产品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如配合新的越江大桥和隧道的建成、北外滩和五角场等特色街区的开发、黄浦江苏州河水系功能转换、磁悬浮列车运行、世博场馆建设,大力培育新一轮的都市旅游产品;在上海郊区配合世界级主题公园、环球影视乐园、F1赛车场等项目的建设,推出新一轮休闲度假产品;策划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将现有的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等打造成精品活动。
在世博会召开前的7年中,上海要继续增加旅游服务设施,预计世博会举办期间,对星级客房的需求将达到8万间、经济型酒店床位35万张、餐馆酒吧4万间;国际旅游社100家、国内旅行社600家。同时,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构,为旅游者设立更多的投诉渠道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推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长三角地区已有大动作。目前长三角16个城市已明确,在统一品牌下,建设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特区。根据有关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35%的游客将选择去周边城市旅游。另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地区也将成为世博会的重要客源地。
发掘世博后续价值
如何发挥世博会的"黄金后续效应",成为政府与专家关注的另一问题。这一效应发挥得好,就能使世博会承办城市和社会投资各方收回投资并取得盈利,发挥得不好则将使前期的巨额投入成为棘手的问题资产。
据了解,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效应持续到1994年,成功扭转了西班牙南弱北强的经济格局;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经过10年发展,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培育了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对于世博场馆这些固定投资后续利用的问题,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世博会的规划是结合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设计的,世博会地区被确定为向市民提供高质量公共活动设施和活动空间的地区,世博会的举办将推动这一规划加速实施。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将使黄浦江两岸增添一处富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江岸线景观,弥补浦东西南部公共活动设施方面的不足。世博会后,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建筑风格改造世博场址,将其融入城市的布局之中。
世博会中国政府馆将作为世博展览馆向公众常年开放,使之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世博会展区的永久性场馆将结合周边的辅助设施,形成上海一个新的文化展览中心。其他永久性建筑和服务设施将改造为社区文化场所和服务设施。
摘自:资本周刊 2003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