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如何把青年热点变成青年工作发力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4-05-07  浏览:

《中国奇谭》为何能吸引大量的二次元青年观看?一线大城市年轻人的婚育观到底是怎样的?淄博烧烤“出圈”背后显示了怎样的青年人群传播特征?日前,由遵义会议纪念馆-同济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就相关青年话题展开研讨。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的80多名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专家在讨论中通过接地气的案例总结好的做法、办法,同时反思一些效果不佳的教育方法。

“青年不仅是一种年龄的共同体,还是意义和价值的共同体。青年是所有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院)长廉思说,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想在现代化进程中赢得先机,都必须面向未来,为青年提供支持,将青年视为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战略性力量。

要为青年服务,就要先搞清楚青年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张恽及其带领的团队专挑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孔乙己文学火了,团队就要研究这个话题背后的青年就业现象,以及大家关注这个话题背后的现实原因和困境。针对这个话题,团队还专门做了一个基于3000名青年的调查问卷,分析当前的青年就业心态及风险,形成专报报送给相关部门。

张恽团队的调研结果显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政府出台的各类针对青年发展的新政策如何使用。为解决这些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团队梳理了上海各委办局72个单位发布的700多条政策,专门建立“上海青年政策在线平台”。该平台集政策展示、查询和智能问答于一体,可实现“有事就查、有问就答”。

张恽介绍,最近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还在关注“B站UP主群体都是什么人”“群团组织如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发挥作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青少年研究”等热门话题,“研究得越多,越发现自己对青年的研究还不够。我们还是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把热点问题变成我们工作的发力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关注的话题是“青年话语的符号学解读”。她发现,当代青年特别喜欢表达,尤其是个性化的表达,以此展现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并且形成带有非常强烈的代际印象的亚文化特征的话语体系。

她认为,从研究青年的话语开始,分析一些词汇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起来的深层次原因,再通过改变一些“青年不友好”的社会环境、政策,来影响青年群体,让他们在更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实际上,每一个‘梗’背后都有其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我们先要学会读懂青年、读懂背后的原因,再把自己代入到青年群体中,才能切中思想要害。”闫方洁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链接:https://s.cyol.com/shuzibao/cmsfile/cms_json/zqzx/Newspaper/2/2024-05-06/Content/nw.D110000zgqnb_20240506_2-04.html?isshow=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