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布局,大科学装置支撑高水平研发-同济大学新闻网 -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APP】两会申音 | 前瞻布局,大科学装置支撑高水平研发

来源:文汇APP   时间:2024-03-11  浏览:

质子刀,利用高能质子束精准“爆破”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传输中能量损失少、不伤害健康细胞。虽名为“刀”,你能想象质子刀是一个体积多大的装置吗?

“有的医疗装置,一个机器就相当于一座工厂。”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说,包括临床医疗器械等在内的众多高端科研领域,其科技创新之路常常是十年磨一剑。

今年全国两会上,聚焦新质生产力,从事科研工作的代表委员们,对此有新阐发、新启示,其中就包括科技体制创新、大科学装置运维等与基础研究息息相关的话题。

前瞻布局、顶层突破

“对国之重器要加大研发投入,小打小闹难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当葛均波委员看到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今年他的提案均与医疗体系创新改革有关,其中包括加速我国自主研发的医学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建议。

基础研究需要耐心,从研发到应用,需要几代人的心血、十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入,耐心是成功的资本。目前自主掌握质子刀技术的国家都提前布局,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谋划。

这样的科研路,葛均波自己走过,十年前他决心为后来人“撑伞”,成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针对科研创新能力低、研发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临床医疗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如今,科研到了比拼“拳头武器”的阶段,大科学装置就是硬核实力。“但我们在某些高端材料、大型医疗设备上,还是受制于人。”葛均波说,“要想不被‘卡脖子’,必须从顶层设计上突破。”

高效建成、尽早投用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自立是由于必须突破外部技术封锁,要同时做到自立自强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这就需要仰仗科研的硬核设施、基座——大科学装置。

科技自立自强要有支撑、落到实处,对此,顾祥林建议:进一步建设好做原创基础研究的平台,也就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且必须高效建成、尽早投用。当前,我国形成了覆盖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体系,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然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开创性和特殊性,顾祥林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现有的组织管理和科技管理体制难以匹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需要,聘用、考核和评价体系无法支撑高水平工程技术队伍的建设。

反复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他有了更多感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要任务就是做基础研究,其目的在于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技术变革转型。“做有组织的研究,以目标为导向,如哪项技术需要突破,卡点在哪里,背后的科学问题是什么?”顾祥林建议,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主体的建制体系,有组织地开展定向性、建制化的科学研究,适时拨付运维经费,给予稳定的人员经费支持和突破性的评价激励政策等。使大科学装置在机制、经费的保障下,有稳定的工程师、科学家参与管理维护,真正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作用。

文:本报记者 周辰

链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2227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