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人工智能+”引发的人才培养变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4-03-10 浏览:
听,代表委员讲述教育故事
2024年全国两会,我觉得最热词莫过于新质生产力。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支点,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任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在思考也在实践,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正以巨大驱动力重塑所有行业,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同济何为?如何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我们的第一步从对学科专业布局的及时优化调整开始。从2017年起,学校先后增设人工智能专业,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全国首个)等多个新工科专业,并在2021年首批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点。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课程知识体系重塑,开展了多学科联合建设课程,组建了跨学科、校企、中外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我们以“数智化”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改革探索越是深入,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脑海中扎根越深:如何推进“人工智能+”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充分调研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各学院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协同发力。例如,汽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多学科教师全过程深度合作,开设了“智能驾驶基础”核心专业课程,培育同时具备“工程思维”和“AI思维”的学生。面向智能汽车设计,与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合作组建了由7名中方跨学科教师和8名外方资深工程师组成的校企联合培养团队。策划编写了11部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教材,规划开发了8门新形态教材,设计了6类实践教学案例和流程方法体系。
我们一些学科、团队在推进“人工智能+”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2023年4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毕业生、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舒强,荣获2022年度“创新创业英才奖”(全国仅10人获奖)。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通过创业,把汽车学院汽车动力学与控制课题组的科研成果“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并领跑全球汽车智能底盘关键技术。
在推进智能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汽车学院的师生们看到,作为汽车自动辅助驾驶执行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线控底盘,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把持。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产业发展的真问题为导向,学校汽车动力学与控制课题组联合了包括车辆工程、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导师团队,依托校企进行科技攻关与入企实训。该课题组自主研制的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具有高性能主动制动、大幅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集成度高等诸多优势,推动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国产自主可控。
面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对制动系统提出的新需求,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大力推进也培养了舒强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创新能力突出的智能汽车卓越人才,为推动智能汽车关键技术自立自强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读研期间,舒强敏锐地发现了线控底盘技术的创业机会。经同济创业谷孵化、在同济科技园创办企业,他大力推进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产业化。公司已与东风日产、吉利、江淮、江铃、金龙等80多家知名整车厂和智能驾驶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匹配车型百余款。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课题组的这一创新实践,是同济大学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探索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在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领域奋发作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柴葳 采访整理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3/10/content_63617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