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海科技报】“丝路画卷”上的同济手笔!

来源:上海科技报   时间:2023-10-19  浏览:

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联合开展前沿科研攻关,推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同济大学发挥学科资源优势,积极作为,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深化合作交流,扩大朋友圈,为把“一带一路”这幅宏伟蓝图化为壮丽多姿的“丝路画卷”持续增色添彩。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专业人才支撑,同济人当仁不让,勇担重任。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委托,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自2017年启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以来,已举办七期,招收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129名国际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学院还为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近百名知识产权官员提供短期培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多批次授课专家。

  自2015年起,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依托丰富的国际学位项目培养经验,开始承办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项目(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硕士学位项目),9年来已累计培养了来自63个受援国的279名政府和企业官员,其中包括来自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55名学生。

  学校还持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占比,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量在不断上升。

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探索新路

  近年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围绕“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理论对策研究和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创新探索。

  该学院不仅打造“一带一路”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还面向全校本科生(中外学生)首次开设《“一带一路”文化经典解读》通识课,课程主体是对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语言文化解读;创作出版“‘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为提升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效能建言献策;牵头创立了“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校企联盟,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语言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还与科技公司传音合作开展非洲本土语言AI语音研发项目,开发一整套非洲本土语言豪萨语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了从豪萨语文本自动转成语音的功能。而留学生也自觉行动起来,组建“熊猫叨叨”留学生讲中国故事团队,助推“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共研共享“一带一路”科技人文创新成果

  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瞄准重要科学问题携手科研攻关,学校发挥优势学科人才科研资源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推进科技人文创新,共享合作成果。

  近年来,学校一批科研团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承担完成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包括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涵盖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新材料研发、隧道工程等领域。学校获批建设巽他陆架大洋钻探国际联合实验室、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带一路”科研合作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承担完成多项“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获中联部“调研贡献奖”,还与“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秘书处共同发起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发展论坛,共谋发展共赢。

  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同济大学还于2018年底发起并成立“‘一带一路’环境学院院长联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学院在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联盟签订了多项科研和教学合作协议,涉及水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城市规划等方面,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互学互鉴,共享共赢,同济人将不负使命,持续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为这幅宏伟壮美的“丝路画卷”再添锦绣!

作者:黄艾娇 吴苡婷

链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30269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