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伦(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工作,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学年开学前夕,在多年来实施帮困工作的基础上,学校针对新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以绿色通道为主,各类帮困措施配套”的措施,并推出了多项新举措,使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大学校门:随入学通知书寄发《同济大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学后建立特困生档案库,对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开辟“绿色通道”,对无法交学费的困难学生实行先报到注册,缓交学费;当场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手续;经济条件极端困难的新生,除享受缓交学费政策外,还可向学校申请校内爱心贷款(无需担保和付利息),用于缴纳住宿费等杂费;为200名来自水灾、地震灾区以及家庭极端贫困的新生发放了装有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价值300元的“爱心包”;发放了12万元的新生爱心帮困基金,解决特困新生刚入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等,确保考入同济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据统计,我校特困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5%左右,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学校实施了包括奖、贷、勤、助、减等在内的多位一体的帮困助学措施。以2002———2003学年为例,有36%的学生获得了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总金额近1500万元;学校为3770人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每个困难学生可以申请最高每年6000元的学费及生活费贷款;学校还设立多个校内外勤工助学基地,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学校为特困生提供的免费营养午餐、冬衣补助、返乡路费补助、各种临时困难补助等款项总额近100万元,学校还拨款设立“大学生成才助学金”,资助了1200名低年级的贫困学生;学校共为434名符合政策的特困学生办理了减免全部学费手续。同济大学的贫困学生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中华慈善教育基金”、“福禧慈善教育基金”、“达芬奇慈善教育基金”等,每年这类助学金总额度达到230万元,受助学生超过1500人。上述一系列措施,让每一位贫困学生都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
摘至《解放日报》 2003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