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在大冰块上安营扎寨——访我国最北的冰区观测站

来源:   时间:2003-09-08  浏览:
■文/同济大学王汝建教授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北纬78度45分、西经145度29分时,遇到一块巨大的冰块,经船载直升飞机的侦查,该冰块大小约120平方公里。于是,科考队决定在这个巨大冰块上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气象、海冰、海洋连续观测站。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北冰洋上建立的纬度最高的观测站。3天以后冰站建成,7名科考队员留在冰站上工作。而“雪龙”船继续北上,向北纬80度挺进,并于北京时间2003年8月25日从西经148度处,胜利进入北纬80度。科考队在那里停留了17个小时,进行多个学科的综合观测后,于北京时间8月30日返回冰站,为在冰站上进行观测的科考队员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安全保障。
9月2日下午晴空万里,在船上就可以依稀看到远方的冰站和旗帜。在征得首席助理的同意后,我和5名科考队员下“雪龙”船,徒步穿越2公里的冰原,去冰站参观。距离冰站约几百米的时候,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两个藏青色的帐篷,类似飞艇样子的橙色气球,包括中国国旗在内的7个国家的旗帜,以及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当我们一行6人到达冰站的时候,冰站的负责人、中国气科院的副院长卞林根研究员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李志军教授出来迎接我们,并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冰站上正在进行的观测项目。气象方面的观测项目主要包括,高空探测气球,自动气象站,风的涡动和太阳辐射;海冰方面的观测项目主要包括,冰温度,冰表面和底面变化,冰和雪的分布,以及冰雪样品采集;海洋方面的观测项目主要是,冰下温度场和冰下海流。两位负责人还告诉我们,他们已经采集到了大量宝贵的连续观测数据和样品,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地区无数据和样品的空白。这些数据和样品将带回国内,以供随后分析和研究。
我们分别在帐篷内外,实地观看了他们在冰站上的工作与生活。这里的工作24小时不间断,队员轮流值班。吃的是速冻食品,睡的是帐篷,还要抵御恶劣的天气、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北极熊可能的袭击。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艰辛,感叹此次中国北极科考的不易。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天空也渐渐起雾,我们也不得不离开冰站。向他们道别后,我们急速赶回“雪龙”船。
(本报“雪龙”号专电)
《文汇报》2003-09-08 第6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