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民晚报】来看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在“深海园林”展上,汪品先院士再提深海重要性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2-12-04  浏览: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我国首个深海主题综合性原创临展来啦!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数十件来自千米深海的珍稀标本……今天起至明年2月底,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亮相。

“海底是美女 陆地是‘骷髅’”

走进临展厅,黑暗扑面而来。“这让你心里一开始就产生紧张,深海有什么值得期待,心情就完全不同了。”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介绍。

展览分为“海边的想象”“追梦深海”“幽暗仙境”“海底奥秘”“探索无限”五个版块。“海边的想象”以海洋神话传说为切入点,讲述人们面对海洋从恐惧到希望探索的愿望;“追梦深海”展示了从海面下潜到深海的历史跨越;“幽暗仙境”重点展现深海中的珊瑚林,一个媲美陆地园林的深海自养“园林”,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珊瑚高低错落,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是黑暗世界中奇妙的景致;“海底奥秘”以有关深海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引导观众从研究者的角度去认识珊瑚林和热液冷泉生物;“探索无限”则通过问题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人类对深海的认识还很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认识深海、了解深海、探索深海。

当人们步入园林,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芳草繁花、嘉林修竹。而当科学家乘坐深海器造访南海海底,发现那里也有“园林”——不过它们不是植物,而是动物——冷水珊瑚。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拥有400平方米的深海场景,集冷水珊瑚、热液和冷泉三个生态系统于一体。通过3D建模、打印技术制作80株冷水珊瑚模型,还原竹节珊瑚、扇珊瑚、柳珊瑚等14种珊瑚自然生长状态,其中最大的近2米高,再加上60个管状蠕虫的微缩模型和28平方米大型多媒体投影的应用,使得近景和远景相得益彰,给观众营造一场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

“冷水珊瑚在海底是美女,可拿上陆地后就成了‘骷髅’,但这样的标本还是少之又少。”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感慨,这些标本是他非常喜爱的,期待在自博馆得到很好地展陈。

海派科普唤起海洋意识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深海的重要性,把探索深海的种子埋到青年一代的心里,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团队打造“深海园林”展,将生涩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科普知识,希望在青少年群体掀起一股“海洋探索热”,更希望他们在未来投身深海事业。

记者了解到,展览选取30多件5个科的冷水珊瑚标本,多为2020年中国科学家搭载“深海勇士号”在南海采集而来。其中,23件冷水珊瑚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在深海冷泉区域重点展示了由科考船“太阳号”和“海洋四号”以及无人深潜器ROV“科学号”采集的,来自我国南海冷泉区域的岩石及其生物标本,包含了非常完整的深海潜铠虾、贝类、冷水珊瑚及自生碳酸盐岩。现场还有一件来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深海勇士号”模型,带领大家了解海洋探索的技术发展。

“中国需要大大加强海洋意识!”在展览开幕式上,汪品先院士疾呼,希望中国青少年有海洋的性感、海洋的气魄,有更大的志气。研究海洋不一定要读海洋专业,陆地上有的海里也有,各行各业都可以发展海洋事业。

在汪院士看来,“深海园林”展是典型的海派科普——这一概念是汪院士在今年上海科技节中反复强调的。他认为,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而西方的海洋科技走在前列,我国也正迎头赶上,这种碰撞是海派科普应该包含的。

据悉,展览团队还引入“元宇宙”概念,搭建云展厅,致力于让展览跨越物理空间,打破时间局限,打造全新沉浸式虚拟体验。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畅游虚拟展厅,还可以参与配套的线上教育活动“点亮珊瑚灯”和“勇士漫游仙境”深海小游戏。线上观众也能通过这些前沿技术手段领略深海的风采,探索深海的奥秘。

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28日。展览免费,观众需自行购买自博馆门票。

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276215.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