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民晚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2-10-19  浏览:

“身为一名教师、大学校长和科技工作者,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振奋光荣,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在昨晚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连日来的分组讨论中,他一直在思考,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让国家不再遭遇被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切肤之痛。

陈杰注意到,二十大报告用了大量篇幅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详尽部署。他认为这部分内容将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极为重要的指引,而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集聚之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理应发挥关键作用。大学如何承担起这一重任?通过学习二十大报告,结合自己在履职中的体会,陈杰分享了四点想法。

加强基础研究

陈杰认为,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研究型大学既要鼓励研究者勇于站在国际科学前沿,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自由探索,也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集中攻关。“要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耕耘,同时也要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生态,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

推进学科交叉

其次,要注重建设科研平台,推进学科交叉。基地平台建设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载体和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多学科共生交叉的优势,要发挥好这一优势,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尤其是交叉研究基地平台,不同学科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能够在这一平台进行学科交叉。大学必须以基地平台为依托,凝聚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以此引领创新发展。

突破关键技术

再次,要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主动为产业现代化,以及未来的产业变革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以解决“卡脖子”的瓶颈,引领产业范式的变革。同济大学正在积极构建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产教融合的新机制。突破瓶颈后,产业将得以快速发展,又能够反哺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这就形成了科学与产业之间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建设人才队伍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建设人才队伍,强化自主培养。人才队伍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和基础,研究型大学首先要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的质量,全过程谋划、指导和保障,尤其是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集聚一支以顶尖科学家为核心,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为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用平台吸引人,用事业发展人,用情感感化人,不拘一格汇聚优秀人才。

陈杰表示,同济大学将秉承以“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为特质的新时代同济文化,进一步健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三维互融的科研组织模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与智慧。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链接:https://paper.xinmin.cn/html/xmwb/2022-10-19/7/147941.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