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科学报】这双有些变形的手,曾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2-09-01  浏览: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0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同实施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先后采集了吴孟超、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获奖科学家手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以拉近公众与科学大家的距离,传承其精神。本文记述了采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手模的故事。今年8月31日为吴孟超院士百年诞辰,谨以此文纪念。

2020年6月8日,上海。我带着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手模采集小组,顶着烈日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采集98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的手模。这也是本项目采集的第一份手模。

可到了之后,他的助手却低声说,“吴老最近身体不适住院了。”听到这一消息,采集小组非常吃惊。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吴老身体一直很好,95岁仍然在做手术。他总结的“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查体”这20个字,还被大众视为养生秘诀。

吴孟超1922年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乡下,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孟超组织同学给八路军捐款、捐物,还收到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谢电,他为此非常激动。1940年,18岁的吴孟超毅然回国参加抗日,但因战乱无法奔赴延安。于是,他决心“读书救国”,报考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对这个得意门生,裘法祖曾用四个“非常”来形容:“他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好。”1956年,裘法祖告诉吴孟超:“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就此,吴孟超一头扎进了肝脏外科领域。当时,世界上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中,中国人占到一半左右。吴孟超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采集小组来到医院住院部走廊尽头的一个普通病房前。病房门口用一块布帘隔着,很难想象这里面住着一位大科学家。

吴老的医疗团队友好地接待了采集小组。鉴于新冠疫情期间,同时怕引起感染,采集小组没有进入病房,而是在现场指导护士,由护士帮忙在病床上采集吴老的手模。

原计划采集两块印模,以防万一,但由于合作企业没经验,只做好了一块印模。于是我们决定在桌子上铺开报纸,马上在现场制作一块,可一动手才发现,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半个小时,于是只好作罢。

过了一会儿,护士走出病房,拿出采集好的手模。手模印痕很深、掌纹清晰,仔细端详,可见吴老因为长时间握手术刀,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关节略微变形,食指尖明显偏向大拇指,中指尖则偏向无名指,形成一个小小的“V”字。这双手,被中国肝脏外科界誉为“上帝之手”。

这双手,制作了我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开创了中国肝脏外科;主刀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把中国肝脏外科带到了世界医学的最前沿。

这双手,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吴孟超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60多年。82岁时,他曾连续做10小时手术,一滴水都没喝。97岁正式退休前,他还每周做3台手术。他曾说:“倒在手术台上,是我最大的幸福。”2012年,吴孟超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上这样写道:“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这也是一双让病人感到温暖的手。吴孟超常说,作为一名医生,要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看作你的亲人一样,所以你要用最便宜、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来为病人解决问题,治好病,给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负担。看到病人治好了,笑眯眯的,我们也高兴。”

一双手只能做一台手术救活一名患者,一套理论却能挽回千万条生命。吴孟超创立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把中国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他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肝胆外科现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延续数以十万计人的生命。

2006年1月,吴孟超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他说:“国内很多优秀的外科学者都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誉,比如我的恩师裘法祖教授,还有那些已故的外科学的开创者。”

吴孟超从医70年,在外人看来,他有着完美的职业生涯,但他却说,“我也有遗憾。有的病人,比如有些肝癌患者晚期才来,来得太晚了,以至于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这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作为医生,没有能力给病人解决问题,这是最大的遗憾”。因为忙于工作,夫人吴佩煜还嗔怪他,上班总是准时,回家却没个准点。

拿着沉甸甸的手模,我和采集小组没有说话,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大家采集完手模便匆匆告别医疗团队,可事后甚为遗憾,没有和他们合个影,记录下这一特殊时刻。

■欧亚戈

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8/371005.s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