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网】 本硕博贯通、双学位、实验班……沪上多所高校发布2022本科生招生方案,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2-06-25  浏览:

这两天,沪上多所高校公布2022年本科生招生方案。今年上海秋季高考统考将于7月7日-9日举行,眼下正是考生复习冲刺阶段。一些多年从事高招工作的专家表示,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有几个招生新亮点、新趋势值得今年的考生和家长关注:首先,本硕博贯通培养拔尖人才的力度更强了,说明高校对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寄予厚望,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有更前瞻、更科学的部署;其次,顺应未来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旺盛需求,多所高校相继增设了一批以双学士学位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此外,还有一批“微专业”上线,为学生扩充跨学科知识做铺垫。

本硕博贯通项目,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新路

目前,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沪上知名高校均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本科生招生方案中公布了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高校将依托书院制、试验班等,聚焦小规模、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潘伟杰介绍,今年,该校新增的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试验班,首次采用“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由院士、知名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每一位学生都配备学业导师,按照“一人一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此外,“经济学本博贯通拔尖项目”今年也将继续推进,经济学类专业新生入校后经选拔才能进入该项目。学院为学生配备知名专家担任导师,全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实践,在强调专业深度的基础上,强化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和国际化。

潘伟杰表示,高校加大本硕博贯通培养,主要是为了探索更长周期的人才培养规律,保证学术型人才成长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尤其在基础学科领域,进行本研衔接培养的体制创新,有助于稳定优秀人才的选择。当然,整个培养过程也会充分尊重学生是否继续升学的意愿,及时评估其个人能力的发展。

与传统升学路径相比,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不仅通过大师、大平台等优质资源和政策,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得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成为可能。

在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为学生度身定制了“4+4”或“4+5(含海外)”本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以理工交叉为特色,学业优秀的学生可免试直升进入博士培养通道,大四就可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在博士阶段,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在原学科深造,也可以选择进入关键领域的工科专业进行学习。

今年,同济大学本科生招生方案中出现了多个首招、首设。首次在本科一批次设工科类“国豪精英班”,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能建造、数字城市、未来交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基础创新人才。其中,国豪书院实行全程导师制、完全学分制、本博贯通、专业任选等政策;首设的医学试验班(国豪精英班),也采取本博贯通培养模式,在基础医学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型、科研型医学人才。

今年,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在理科实验班类新增“本硕博一体化”拔尖人才培养,8年即可取得博士学位,具体的培养方向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和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等四个专业。

四年拿下两个学位,双学位、微学位项目打造复合型人才

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衡量已不再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而是希望从业者具有更加广博多元、跨界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为充分兼顾学生专业志趣需求以及市场的用人需求,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沪上多所高校新增跨学科双学位项目。

上海交大今年的本科招生章程显示,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多达15个,涵盖理工、文管、医文等多种类型的交叉复合。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主要培养未来能解决船海工程领域高精尖技术中“卡脖子”问题的人才,“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则聚焦培养高端科技型金融人才。

在华东师范大学10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有3个为今年新增的项目,分别是翻译-历史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心理学、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孟钟捷介绍,该校双学位项目所依托的学科专业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下学期,学校还将推出微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扩充跨学科知识,快速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今年,上海财经大学也增设了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由该校金融、经济、公共经济与管理、统计与管理、数学等5个强势学科学院联合招生培养,将授予经济学+理学学位。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彭曦介绍,步入数字经济时代,量化金融、智能投资等成为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促进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此次上海财大推出的双学位项目,旨在培养精通现代金融投资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实验班实验区覆盖多学科,提供更自由选择空间

实验班、实验区也屡屡成为今年沪上高校招生简章中的“新面孔”。一些高招专家认为,这类培养平台往往涵盖多个专业和方向,给予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也值得关注。

着力培养交叉复合人才,目前,同济大学实验区共有八个项目,涉及理、工、文、管、经济等专业,除少量不对转专业的新生开放外,其他的实验区均欢迎新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遵循自愿原则,参加选拔。学生进入实验区的项目后,将转入项目相应的专业,按照项目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同济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陈宇光介绍,经过对前几届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实验区培养的学生呈现深造率更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更高、未来发展更广的特点,考生和家长可以给予特别关注。

面向不同的需求,拥有数学天赋和特长的高中生也迎来“利好”。今年,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首次面向高中招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前置。此前,英才班的选拔皆在大学内进行。潘伟杰表示,数学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如今大热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在哪里,人才培养的方向就在哪里。让专业更专业,让交叉更交叉,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同时进行。”他表示,大学不仅将充分尊重顶尖人才的志向和生涯规划,鼓励他们为学科创新、国家发展做贡献,同时也要回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渴望,满足更多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安身立命的需求。

作者:储舒婷 吴金娇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20624/473362.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