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网】做好一颗火种,90后辅导员传递信仰火炬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1-06-15  浏览:

一辆特殊的红色巴士——嘉定9路“星火专线”车厢里,每周都会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为乘客讲述与嘉定相关的鲜活党史故事,深受欢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朱林洁说:“辅导员嘉哥常说,我们把党的历史、党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与有荣焉!每一次,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嘉哥”就是张桁嘉。这位90后辅导员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从高中时就加入志愿讲解团队,到如今带领学生一起讲解,党的初心故事,张桁嘉一讲就是12年。从2015年起,在张桁嘉的影响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先后有25名学生加入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讲解队伍,朱林洁也是其中之一,至今张桁嘉已经带领这些学生志愿者服务超过700批次近3万名参观者。25名讲解员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17人已经入党,3人成为党支部书记。

感染00后学子靠什么?张桁嘉说,就是要和他们在同一频道思考,把宏大党史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幕幕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两代青年人穿透历史“相见”,实现同频共振。

讲好党史,必须要有一份信念感

“嘉哥!近4万字的讲解稿要背下来太难了!”当学生俞路愁眉苦脸地找到张桁嘉,他想打退堂鼓的样子,让张桁嘉仿佛看到了当年还在读高二的自己。

高二那年,张桁嘉通过面试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的志愿讲解员。还没上岗,他就被难住了,整整三个星期,他背讲解稿毫无进展,不由得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班主任刘晓卫鼓励他:能够站在这样的平台讲述党的历史,不仅有意义,更需要信念感。一席话让他醍醐灌顶。“一开始我只知道中共一大会址很神圣、我们党很伟大、在这里讲解很酷,到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我们党为什么伟大。高三毕业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桁嘉说,当他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学生志愿者后,没有人说“难”了。

“讲党史和讲解其他内容不同,必须要有一份信念感。只有自己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感染别人、打动别人。”张桁嘉时常这样提醒学生,而信念的火炬也在学生间传递下来。

五年来,几乎每名讲解员服务时长都超过了一年。“只要有时间,只要有讲解需要,他们的回复一定是‘老师,我能上!’”张桁嘉说,很多人会给00后贴上各种标签,认为他们太过自我,但事实是“如今的95后、00后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爱国、热血、能担责”。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中不乏95后、00后的身影。张桁嘉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学校本科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不断提高。

这份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报国志被00后写进了入党申请书。“入党是否真诚,从申请书就可以看出。”张桁嘉发现,在入党理由中,有学生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探索深海的故事写进去;有学生动情讲述身为党员和军人的父亲如何以身作则,春风化雨般感染了他写下入党申请书;还有学生提到在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时,张桁嘉讲述的共产党人张人亚用生命守护党章的故事……

用最新鲜的方式,传递最鲜活的党史故事

连续12年讲述党的诞生地故事,张桁嘉也会时常叩问自己:如何常讲常新?如何在日常给学生上思政课时,也能让讲述更生动,让学生把党史学到心里?在他看来,较之90后,00后更有表达欲、探索欲,更敢于当面探讨。有一次讲解时,当他说到,这是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时,立刻有学生问他:“怎么确定这是李大钊使用过的?”当他将打字机背后的故事娓娓道出,这位学生才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要让00后真信、真学,就必须讲事实、拿依据,用最鲜活的故事和细节打动人心。”在张桁嘉看来,这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知识储备。每每搜集或学习一个新的党史故事,张桁嘉便会细心整理记录下来,及时分享给讲解队的每一个成员。

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也给予他新的灵感。日前,张桁嘉和几位B站UP主进行了一场“剧本杀版”红色大寻访直播。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那时毛泽东28岁,正好是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当张桁嘉介绍到这里时,弹幕上,不少人刷起了“吾辈当自强”!

“对00后学子而言,这种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更容易感同身受。”张桁嘉说, 《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够打动这么多年轻人,正是因为它高度还原了历史,把原先躺在展板和书本上的文字,化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每一个青年人有代入感。

以最贴近青年的方式带领青年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今年以来这位90后辅导员先后参与录制了多个微党课视频。近期,他刚刚完成《百年建党精神的时代传承》系列微党课第一期的录制。为了讲好“红船精神”,他从查资料到写脚本,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一个8到15分钟的视频,背后往往需要两三个月的精心筹备。在他看来,党史学习,容不得一丝错误。 “我希望通过微党课等形式,搭建一个让两代青年对话交流的平台,做好一颗火种,让更多青年学子收获信仰的力量。”

作者:吴金娇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0615/409482.html?timestamp=1623743248673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