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3月27日讯3月27日,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科技周”闭幕式在华师一附中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为在科技周实践环节中表现突出的中学生颁奖。
陈杰校长说,他两年三次来到华师一附中,跟学生们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和华师一附中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将大学教育资源主动前移到高中,积极发掘武汉高中生对于人工智能科技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为将来更专业地学习奠基。“人工智能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也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中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科普很有必要。”陈杰校长说。
在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科技周”闭幕式上,来自同济大学各院系的专家教授团队,带领华师一附中的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究——将污水快速处理成为清洁饮用水,设计有装饰作用的智能首饰,自主建设并搭建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桥梁模型等。
在同济大学教授们的带领下,中学生们大胆创新,实践成果也让教授们连连点赞。智能首饰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测“心流”的穿戴式耳机,在监测到使用者进入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时,耳机会用变色的形态来提醒旁人“请勿打扰”。桥梁设计团队的学生们,在教授们的带领下,用小木棒搭建自己设计的桥梁,经过反复演算,配合精细的建模,桥梁普遍能承重2公斤。进行污水处理更让学生们感慨“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生万宇轩说,他一开始利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污水不但没有变清澈,反而越来越浑浊,“经过实践才得知书本上创设的实践环境太完美,自己动手才明白变量因素太多。”学生们感慨,在教授们的带领下,领略了科技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亲临科技周闭幕式现场,为表现突出的学生们颁奖,他夸奖武汉高中生很优秀,创新和实践能力让人印象深刻。陈杰校长说,同济大学正在进一步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一体化进程,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就能接触到大学里的前沿知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很有好处。同济大学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为中学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华师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说,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科技周”在学校掀起的科技热潮,让全体师生受益良多。华师一附中还将持续开展高校文化周活动,实现全国重点高校学科的全覆盖,打造生涯规划课程,建立资源智库,让学生们享受更丰富多彩的高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