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海教育新闻网】永安示范,同济助力打好脱贫“组合拳”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1-03-25  浏览:

2021年3月23日,是孙羽捷担任驻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第一书记的第612天。这天,他走进同济的思政大课堂,娓娓讲述同济大学选择永安村作为示范村,精准帮扶、久久为功,打造永安示范、树立云龙样板的深情厚谊。

连接沘江两岸的“永济新桥”通车后,山上150户450余位村民不再被涨潮的江水挡住出行的脚步;村寨的道路实施硬化后,乡亲们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50%以上的旱厕,都被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在集中村落的位置建成3座党建议事中心,不仅让村民有了议事交流的场所,更成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广场……说起永安村焕然一新的面貌,孙羽捷如数家珍。

组合帮扶

三年前的2018年,永安村仍然是云龙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因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公共设施严重滞后,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村子距云龙县城约1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35.74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共850户2291人。截止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517人。

这一切在同济大学选择永安村作为示范村之后开始了悄悄的改变。自2018年起,同济大学以“规划引领、精准扶贫”为指导方针,并结合乡村振兴新形势的要求,从道路交通完善、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社区建设、村庄产业提升等各方面入手,构建了全面的城乡规划体系,形成了永安村扶贫示范点系列项目库。

2019年初,坚持“聚焦民生、整体规划、绿色发展、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同济大学启动永安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组合拳式的帮扶措施,集中力量破解制约永安村贫困和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立项以来,同济大学先后选派2名干部接力挂职驻村第一书记,100余人次的规划设计专家实施实地指导和技术援助;累计投入各类建设经费867万元;打造了“永济新桥”、公共厕所、村民议事中心、道路硬化、村道亮化等一批特色扶贫项目;扶持2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施“家园一方志”、梦想教室等文化重建项目,大力传承特色乡土文化。

建桥圆梦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永安村辖属的4个自然村,在海拔2200米的山区内,进山道路因沘江阻隔两岸。虽然公路近在江对面,但因为没有桥,到镇上去赶街、办事要绕很远的路,来回要多走两三个小时。

旱季进出村庄可在低水位时穿过河道通行,5-9月雨季只能绕道其他村庄出行往返。如此日复一日,村民们只能踩着河道中湿滑的石头与一地泥泞蹒跚而行,走向对岸。拥有一座可以联结与外面世界的桥——这是村民们安定生活中最朴素的愿望。

孙羽捷是同济大学派驻永安村的第一书记,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村里就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一项重点来抓。2019年,“永济新桥”建设项目被列入同济大学扶贫工作计划,并成为永安村扶贫示范点建设的重要内容。修桥点位于永安村茅草登片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旧宅、云安、罗坝山、黄狸坪4个自然村的人员出行问题。

“永济新桥”设计工作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桥梁设计方案既充分考虑工程、造价等问题,又融入了地域特色。“永济新桥”梁体与桥墩采用了多切面形式,形态呈现出“拉手两岸”的别致造型,寓示云龙与同济“同舟共济、携手帮扶、振翅腾飞”之意。此外,同济大学还在云龙发展基金下设“永济新桥”项目基金,并募集该桥建设款项。

2020年,由同济大学设计、投资260多万元的“永济新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困扰几代人的出行困难,架起了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之桥”。桥修好了,只要几分钟就能到对面的公路上,大车、小车全部可以通过,搬运、托运也非常方便。到了雨季,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赶路、卖农产品而担心了。

综合治理

离茅草登不远的兴村是一个只有26户84人的小村庄,以前村内道路坑洼不平,到处是垃圾、粪水,到了雨季“连脚都踩不下去”,这是村子留给村民们的映像。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成为村里的燃眉之急。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同济大学驻永安村第一书记孙羽捷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以“补助建材+村民投工投劳”“村民投工投劳+工匠统一施工”的方式实施农户“五改”, 以党员户带头、群众积极参与进行分段负责,平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建起了垃圾池、焚烧炉,安起了路灯,并建立长效管护制度,有效推进了庭院卫生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昔日的脏乱兴村,今日变得干净整洁。

此外,同济大学还在永安村上村村组等三处村落集中处建成3座党建议事中心,并特意选用新技术和乡土材料,打造成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示范。中心的建成不仅满足了村民日常集会议事的需求,也为村民创造一个多元的公共活动空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永安村提前十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6月,永安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村民们的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一幅美好生活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据孙羽捷介绍,下一步,在产业发展方面,将投入10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养牛产业,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进一步改造村内水冲式户厕的等人居环境;同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有效地将村里的各项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衔接。

记者 颜惠芳 通讯员 黄艾娇

链接: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3/25/c5998.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