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央广网】同济大学思政大课讲述8年定点扶贫生动实践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1-03-24  浏览:

央广网上海3月24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黄艾娇)一幅云龙学子描绘家乡的画作,从最初仅有单调的素描线条,到第一次涂上了色彩,再到画面渐渐不断丰富,离学子心目中家乡的样子越来越近……昨天(23日)下午,一堂以“脱贫攻坚,同济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思政大课在同济大学开讲。一位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济人,将同济大学8年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生动实践娓娓道来,并深情述说着从中感悟到的使命与担当。

  “9899万人全部脱贫,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课堂一开始,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顺带来了题为《脱贫之道》的导言。他说,9899万人全部脱贫,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为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关键贡献;对于世界的意义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这堂思政大课融合了视频展示、情景表演、亲历者讲述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同时配合多媒体背景,以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使师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同济人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风采。一段段视频、一幅幅照片、一段段真情讲述,将同济人奋勇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群体形象一一生动呈现于师生面前。

  规划引领,为滇西城乡脱贫探索新模式

  “说起城镇化,人们往往认为应当相对集中,通过规模化推动经济发展。但云龙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空间资源非常紧张,不适宜走传统城镇化道路。”同济大学规划团队张尚武教授说,云龙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景观,这些都决定云龙必须要寻找一条符合其自身地域实际的发展道路。

  规划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形成共识:云龙要保护好特色,走一条以城乡现代化推动的城镇化道路。团队首先编制完成《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在明晰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团队为云龙寻找脱贫攻坚支点,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乡村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云龙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探索云龙“全域旅游”新模式,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要价值,将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2018年10月,同济大学“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项目,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帮扶云龙8年间,同济大学规划团队还联合交通、环境等学科,组成一支庞大的专业技术团队。期间,同济大学谋划并推动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大理—漾濞—兰坪段高速公路开工,将云龙县段包含在内,由此圆了云龙多年的“高速梦”。建成后将根本改变云龙的交通区位,成为云龙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云龙帮扶也成为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张尚武教授介绍,同济大学率先开设了“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课程,并把同济乡村规划教学经验推向全国。2020年10月,同济大学牵头、联合11所高校成立了“城乡规划扶贫联盟”,是在教育部指导下首批8个高校“扶贫联盟”之一,旨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城乡规划需求,发挥各成员高校学科优势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开展规划扶贫工作。

  深耕乡土教育,留住美丽乡愁

  一位名叫李文茂的年近80岁的老人,每天都坐在自己家门口,给来往的游客一遍遍讲述诺邓的历史、文化、故事,其中也包括2013年暑期在当地开展短期支教的同济大学学生彭婧。但是,当彭婧非常惊喜地把听到的这些故事、文化去跟课堂上的孩子们分享时,却发现眼前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竟一无所知。当她问孩子们“会唱家乡的白族调吗”,全班25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孩子举手。回忆起8年前的这一幕,彭婧仍感“痛心”。

  “乡村的发展也许陷入了一个困局,文化的凋零带来了当地人对文化的漠视,他们越来越缺乏对家乡的认同。”彭婧说,“我想要去做点什么,去行动、去改变、去影响。”回到同济大学后,她与伙伴们发起成立了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希望通过乡土教育和乡土文化公众传播,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粒建设家乡的种子。

  这一行动,迄今已经坚持了8年。每年夏天,云龙成为了彭婧及其团队必去的地方。他们在诺邓开展田野调查,编写乡土文化读本,开设乡土课程,开创了诺邓乡土文化创变营,复兴诺邓古市集……形成了同济特色的乡土文化教育“柔性扶贫”模式,通过一系列的乡土教育行动,为乡村培养了一批“知乡、爱乡、建乡、守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彭婧团队还对在诺邓开展的乡土教育行动进行了工具化的梳理,形成了“家园一方志”计划,包括“扶贫”行动工具包、家园一方志模板等素材,已有来自全国1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其中。如今已是同济大学专职辅导员的彭婧表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为家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将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文化自觉的涟漪,让扶贫行动持续接力,让更多地方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

  扶贫实践成为鲜活的思政课教材  

  课堂进行中,直播平台上的留言源源不断。来自各方的反响热烈,纷纷为这堂主题思政大课叫好。

  “同济人的扶贫担当和积极作为是鲜活的思政课教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认真学习同济扶贫故事,并将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责任担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听完这堂思政大课,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王谋寅说。

  “观看了今天原汁原味还原同济人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思政大课,作为一名曾经有幸参与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激动,心潮澎湃。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经历一直影响和激励着自己,希望依然能有机会继续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济大学派驻云龙县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郑彧豪说。

  在脱贫攻坚的伟业中,高校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同济大学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心用情用力,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践行使命与担当。

链接: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10324/t20210324_525444825.s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