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强化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全面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0-12-25 浏览:
本报记者 樊丽萍
从顶层设计层面系统谋划大学未来的科技工作。同济大学今天召开的科研工作大会上,一份名为《关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发布,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记者从学校了解到,以推动原始创新和交叉研究,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成为《意见》初稿的一大亮点。
在这份不足万字的文件初稿中,“交叉”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从强化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形成交叉研究特色品牌,到加强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完善交叉成果认定、人才培养等机制——“交叉”一词出现超过30次。
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在同济大学最新绘制的下一个五年科研与社会服务蓝图中,一个信号是明确的,也代表了一批“双一流”高校在提升创新能力上的思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布局,努力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努力解决“真问题” “大问题”,在提升科技创新质量上出新招、出实招。尤其是在前沿交叉领域,需要高校在“布子”时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系统设计。
就在近日,嫦娥五号任务再次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其中也凝结着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的重要科学技术贡献。这一由同济大学测绘、土木、信息、物理等多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凭借多年自主研究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以高可信度探测出月石月坑障碍,从而助力嫦娥五号完成高难度落月。这仅是同济大学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保驾护航的案例之一,也是通过学科交叉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最新案例。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全面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同济力量”也跃然纸上,学校将推进各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专项、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建设,具体包括:正抓紧建设的海底观测网、统筹推进建设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无人系统智能医疗研发与功能转化平台;推动多重灾害全息实验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作进程,加快上海智能建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推进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等。
就在今年9月,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了七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涉及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域精细感知技术、高实时一屏集控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城市运行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框架等,为防疫、应急、设施运维等城市运行领域再添助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同济大学正以人工智能促进传统学科内涵提升、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未来五年,学校还将加强医学生命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医学与理科、工科及文科的交叉融合。《意见》提及,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医学、干细胞治疗、脑科学、心脏、肿瘤及感染免疫等前沿研究领域的工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继续推进干细胞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中心、心脏研究中心和癌症研究中心建设,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
链接:http://dzb.whb.cn/2020-12-25/4/detail-70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