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东方网】同济大学发布“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0-12-22  浏览: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22日报道:可应用于轨道交通上盖建筑、减缓地铁振动的三维震振双控装置,对路面进行多维高频检测与智能养护的装备与技术,对工业废酸进行资源化处置的水处理剂,检测血液自身抗体的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的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12月22日下午,同济大学发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涵盖了工程制造、绿色环保和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许开宇,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副处长梁冰,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顾祥林等出席发布会。今年7月,同济大学启动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评选活动,25项成果通过初评,最终10项获选“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另15项科技成果获入围奖。

十大科技成果中,4项成果属于工程制造领域,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周颖教授团队研发的“带刚度自适应特性的三维震振双控装置”,机械与土木交叉学科团队简小刚、王伟团队研发的“封闭截面构件高强单边连接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杜豫川教授团队研发的“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以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团队研发的“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3项绿色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入选,分别是戴晓虎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李风亭教授团队研发的“工业废酸资源处置与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以及柴晓利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微生物调控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还有3项科技成果属于生物医药类成果,它们分别是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陈炳地副教授联合刘中民教授和崔征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以及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粟波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型血液自身抗体的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及应用”。

王秀丽教授告诉记者,对于自己这样的临床科研工作者来说,“只知道怎么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新的项目,但是不知道该怎样转化。”这次的评选,学校就像“娘家人”,搭建平台与企业对接,帮助项目“找婆家”,对此她也非常期待能够将团队的技术成果推广到更多医疗机构用于临床治疗。

据了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对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在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目前,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此次评选活动由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公司、上海同济科技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链接:https://n.021east.com/pnews/1608644693025584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