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新闻网】同济大学一批新书亮相2020上海书展引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08-16  浏览: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6日电 (许婧)同济大学16日发布消息称,正在此间举办的上海书展上,同济大学出版社一批图书和活动集中亮相,受到读者好评。

  15日,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在上海书展现场举办了图书分享会。新书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以《历史建筑和伟大的城市》为题作了分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华霞虹则重点分享了《上海近代群星璀璨的中外建筑师》。活动通过线下讲座、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

  历史建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使用中保护。郑时龄谈到,上海近代建筑对我们的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有44处历史风貌区,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这些建筑让我们的城市充满了活力。在上海,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切片,从1843年开埠以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就像一部浓缩版的世界建筑史,各个时期、各个风格、各个国家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也是我们热爱上海这座城市的原因。“上海的历史建筑为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让我们更加爱护这个城市。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追求这样的目标,就不能没有我们的历史,不能没有历史建筑的彰显。另一方面,也要让这些历史建筑植入新的功能”。

  据介绍,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一部关于上海近代建筑的全景式论著。全书分为11章,近166万字,2515幅图片,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对于近代盛行于上海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复兴风格、近代建筑中的地域风格及其源流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考证。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还列有上海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附表,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广大建筑爱好者具有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于优秀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以及上海的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

  华霞虹在分享中谈到,正是许多中外建筑师的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共同创造了上海近代这么多优秀的建筑,也构成了今天如此丰厚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遗产。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附录部分共载入了109家外国建筑事务所的名录,关于“外国建筑师在上海”这个章节共提到了94家外国建筑师事务所和821项具体的设计项目。实际上,中国建筑师在近代上海同样数量庞大,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尤其是留洋的中国建筑师几乎都是从上海这个地方开始置业的。书中记载了194家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其中具体介绍了63名、362个项目。从他们的教育背景来看,多数有留洋背景,主要是留美、留欧、留日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本土培养的。而这些建筑师事实上也构成了中国现当代建筑教育的基石,培养了后来一代一代的建筑师,他们的工作已经融入了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之中。

  15日晚,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同济心理中心”)联合举办的“树洞里的秘密: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困惑暨《深夜树洞:大学生与心理咨询师的书信对话》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邀请国内著名心理治疗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人文学院教授赵旭东做特邀讲座。同济心理中心主任王小莉,新书主编、同济心理中心副教授姚玉红也到场分享出版本书的初衷、过程和主要内容。

  赵旭东是国内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专家,具有30年与大学生工作的经验,对青年人在学习、家庭、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上的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在本次讲座中,赵旭东教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临床治疗师、研究者的三重视角》为题,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所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和人生议题,并提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分享了他在临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给青年人如何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提出了真诚的建议。

  发布会上,王小莉、姚玉红对新书的出版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大学生一直被视为非常青春洋溢的、非常积极向上的群体,从个人到家长再到全社会对这一群体都有较高的期待。不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其实也有许多困惑。“深夜树洞”最初是同济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的一个栏目,从2017年10月开始回答同学们关于心理问题的网络提问,由同济心理中心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以回信形式回复,旨在以专业视角回答大学生们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萌发了一个想法,“想把同学们的提问、困惑通过书籍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同学、老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困惑以及他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有了这本《深夜树洞》,也是国内首本基于真实提问的全问答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希望呈现一个号召全社会理解大学生的关怀视角。

  会上谈到,《深夜树洞》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真实。68个提问都来自于真实的大学生在公众号后台的提问,反映反应了的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其中不乏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与科研上的拖延情绪、对专业发展的迷茫、与室友相处中的磕磕绊绊、与男女朋友产生的矛盾和错位沟通等。提问中也有一些涉及近年来普遍被社会关注的情绪障碍问题,比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暴食症等。二是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书中的回信都来自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回答。经过多年沉淀,同济心理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轮流回答树洞中的提问。既包括了对提问者所处情境的理解与共情,也包含了心理知识普及的内容,并试着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促使问题有所改善。回信中的内容来源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多年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是他们从业多年咨询功底的浓缩体现。(完)

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wenhua/2020-08-16/79702.s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