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如何选专业选课题?姚期智院士:首先成为一名科学家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0-08-12  浏览:

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人工智能学科如何交叉?11日,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同期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姚期智与大学生和高校老师分享自己对人工智能(AI)研究及专业选择的思考。

寻找那个让你“睡不着”的题目

姚期智教授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家,被公认为是密码学及量子计算的国际先驱,2000年荣膺图灵奖(计算机科学的国际最高奖),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此次专门为学生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浅谈”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介绍作为神经网络研究新视角的神经拓扑结构、隐私保护学习以及可控的超级人工智能三个新方向。姚期智院士指出,基础研究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人工智能一些非常亮眼的成果,正是许多年基础研究的累积而成。为了确保未来人工智能有可持续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更应该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姚老师您好,我是您的超级粉丝,知道您从物理学转到计算机科学这个非常传奇的经历,特别想请教,博士生在选择科研课题的时候,应该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在互动环节,一位男生提出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姚期智的回答,部分在情理之中,部分则出乎意料。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姚期智说,在他看来,首先应该去一个较大领域多听多看多接触,哪怕一时看不懂听不懂,那都是正常的,如果继续坚持,总有能听懂的东西。从他个人经验来说,会想着一些题目睡不着,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真正的热情和兴趣所在。其二,在了解兴趣的方向的基础上,了解自己能力的方向,并在两者之间寻找最大的融合点。

“可能一开始钻研的课题与你的博士论文并没有很大关联,但在探究这一方向的过程中,你培养了如何研究学习的正确习惯,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姚期智用一句话来总结:“首先,成为一名科学家。”换句话说,在探究中首先培养自己的科学家精神,然后再慢慢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有志于人工智能的学生,本科阶段就应培养跨界意识

“AI研究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够巧妙结合若干元素,通过学科交叉产生拥有‘大能量’的新核心技术。”姚期智指出,AI在投入具体场景应用的具体过程中,将生成各种新问题。如何用各种学科工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对研究者而言,重点是“要推进AI的基础研究,以激发原始性的创新突破。”

对于“高校应当如何培养AI人才”这一热点问题,姚期智表示,一流高校中,有兴趣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需要接触AI所涉及的诸多前沿学科,培养跨学科意识;而在研究生培养上,学生最好能够拥有多学科的背景,具备一定的从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当今时代各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我国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抓。目前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代,人工智能研究正处于最为红火的时期。此次邀请姚期智院士担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共同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为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努力。

据了解,同济大学牵头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自2018年12月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揭牌成立以来,已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平台和学科建设、重大科学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继首批118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之后,今年秋季学期将迎来170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78893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