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大师荟萃 “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今到广东

来源:   时间:2002-12-23  浏览:

  南方网讯 我国科技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完全面向社会需求的主题巡讲活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今天(12月20日)在广东省科学馆举行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中梅主持,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李鸿忠,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宝根出席了会议,李德仁、郑时龄两位院士分别作了报告。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组织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旨在阐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阐述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在推动先进文化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李德仁院士,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分别就“数字地球与‘3S'技术”和“全球化与地方化——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在全球化影响下的发展道路”的主题进行了演讲。两位院士精心准备,报告中将丰富多彩的事例与极具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图片、动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听众热烈欢迎。由来自广州市的公务员、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师生组成的听众们,无不被两院士深入浅出、精辟而幽默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广东省科学馆一会儿爆发出笑声,一会儿又被听众的惊叹声淹没。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李鸿忠会上表示,今天的报告会对推进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广东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粤”战略的实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告会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宝根接受了南方网记者的采访。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广东作为巡讲团的第二站时,他说,该活动12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场报告会后,便决定将下一场定在南方,而广东又是全国科技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他们便决定将第二场放在广东。当记者问到此次活动与以前类似的活动有何不同时,沈副秘书长强调,“科学与中国”巡讲之所以派出如此强大的阵容,不仅仅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社会公众全面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作用和影响的现代理念。并且,此次“科学与中国”巡讲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比以往类似活动有很大的拓展。

  据悉,“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计划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将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面向高校师生、政府官员、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系列巡讲活动。巡讲活动将根据不同听众的具体情况,策划安排报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发展历史回顾、科技前沿热点探讨、科学伦理道德建设、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题。

院士简历

  李德仁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汪苏镇汪丹徒人,生于江苏奉县。武汉大学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80年代,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的扩展可靠性理论。9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面向对象的GIS理论、空间数据挖掘及影像理解等方面都有所建树。领导研制了吉奥之星GIS系列产品、瑞风可视电话系列产品和立得车载三S道路测量与导航系列等高科技产品。其成果有三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或发明二等奖,十多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时龄 建筑学专家。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6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建筑理性论》专著,建构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对上海近代建筑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积极参与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格致中学教学楼、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车沿线方案等。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网》2002。12。2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