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申博,凝聚开放的城市精神——上海各界积极参与支持申博纪实之二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中国申博成功,令所有华夏儿女欢欣鼓舞。而在申博过程中,上海所表现出来的开放的城市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面向世界的开放,为我们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添上了重要砝码,而这种开放精神,更是上海了解世界、学习世界,进而逐步领先世界、向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重要保证。

从《上海—巴黎音乐会》到市民代表、形象大使,我们自信地走向世界

申办世博会的过程,是一个让世界各国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过程。为此,上海精心搭建了一座座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桥梁。其中,最容易引起世人共鸣的文化艺术充当了“先遣团”的角色。
从2001年5月27日通过卫星双向传送《上海—巴黎音乐会》到今年11月,艺术家们不辞辛苦、远赴重洋,先后到国际展览局驻地巴黎、南非开普敦、德国汉堡、日本东京等地举行了《为中国喝彩》、《金舞银饰》、《蓝色畅想》、《今夜星光灿烂》等10场演出。每台申博演出都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既有戏曲、民乐这样民族特色浓郁的节目,也有芭蕾、交响这样的西方经典艺术;既有中国最优秀的演员如黄豆豆、杨丽萍,也有众多旅居海外的著名艺术家,如田浩江、李云迪,更有不少国外的艺术家为我们申博助威,如德国汉堡交响乐团和蒙特维第合唱团、南非最优秀的舞蹈团体“非洲脚印”……十台风格迥异的晚会拥有共同的特征——开放、多元、时尚、和谐,显示出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海纳百川的开放特征。(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上海用精彩的文化节目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而世界用热情的欢迎和接待予以回报。《蓝色畅想——汉堡、上海之夜经典盛演》安排在汉堡会议中心大剧场举行,要知道,四天之后德国总理大选的结果就在这个剧场揭晓,为了支持中国申博,剧场经理不惜推迟布置会场的时间;中国申博最后一次重要宣传活动是《今夜星光灿烂》大型文艺晚会,演出时间表早已排到2004年的香榭丽舍剧院,为此特意让出了安排闭馆修整的两天时间,让中国文化之花得以在巴黎舞台精彩绽放。
与世界交流,参与申博的人的风采,是独具说服力和亲和力的。在此次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上,中国的展台上,四位佳丽的亮相格外抢眼。一边,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民代表袁鸣和新鲜出炉的上海旅游形象大使丁晓军身着旗袍,向前来参观的各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和国际媒体热情介绍上海。而另一边,来自复旦法文系的两位女大学生用悦耳的激光琴弹起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引来众人驻足倾听。
在国际展览局129次大会上,一身粉红色套装的袁鸣落落大方地以流利的英语进行陈述,自信地向世界传出上海市民的心声。短短4分30秒的陈述,引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而在申博最后决战中,身穿红色衣服、脚步轻快、脸带笑容的漂亮女孩丁晓军又成了申博团中的一抹亮色。曾在法国留学的她,法语、英语都相当流利,而谈起那段铭刻着珍贵回忆的日子,丁晓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能见证中国申博成功,真是太光荣、太幸运了!”丁晓军告诉记者,在蒙特卡洛大家几乎天天都工作到很晚,有一次,穿了一整天高跟鞋的她,实在累得不行,可又叫不到车,最后就光着脚走回宾馆。“我以前也做过一些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但这一次我体会到的是强烈的使命感,我被参与竞争的劲头所促动,我感到我在为我的国家拼搏!”
走出国门,上海人正以充满自信的心态,出众的国际交往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展示上海。而世界,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上海开放的城市精神。

从盖洛普的民意支持率调查到国际展览局的考察,我们经受世界的考验

申博,一场国际级的考试。申博办委托国际知名的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做的调查报告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民众支持率调查中,盖洛普采用随机访问的方式,从2001年10月16日至11月14日共访问8789个样本,其中涉及内地的50个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三个城市。
报告发现——
90%的中国民众支持中国政府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上海市民的支持率为93%。
81%的民众表示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感兴趣;有86%的上海市民表示如果中国能够举办2010年世博会,他们希望能够作为志愿者为世博会服务。
调查中,民众对中国申博的评价包括:82%的民众认为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形象,92%的民众认为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能够举办好世博会;而在对上海的评价中,96%的民众认为上海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92%的民众认为上海具备举办世博会的实力……
一连串数据表明,上海人民正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意愿,表现了高度的国际认知度。
来沪考察的国际展览局官员,更是亲身体验到了上海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那种融入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开放能力。当他们步入国际友谊林时,上海东方双语学校的学生们就向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2010个幸运星,装在无数个系着中国结的盒子里,每一个幸运星上,都留下了孩子们的签名。他们热情地用英语向国展局考察团成员传递着心愿:愿幸运降临中国,愿申博成功。
当他们来到进才中学考察,刚下车,就被“交给”了14名学生全程陪同,一交谈,听到的竟都是纯正的“乡音”,老外们不禁懵了。考察团一行7人,分别操法语、英语、德语,上海学生居然应付自如,落落大方,谈学校、说上海、侃教育,个个不打“格楞”。《茉莉花》、《喜洋洋》……艺术楼里,学生乐队的表演吸引了外国朋友,一曲贝多芬的《欢乐颂》更让考察团里的德国贵宾站起身来,伫立倾听“家乡的音乐”。
在手工制作室,孩子们热情地邀请外宾一起做中国结,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向他们传授复杂的“技术要领”,流利的外语、无间的交流、良好的合作精神,让外宾们竖起了拇指。陆俊亲同学把自己和卡门·塞雯女士共同完成的红手链戴在外宾手上,用法语告诉她:“这件艺术品代表着幸运和祝愿。”塞雯女士高兴地说:“我一定带着它去参加投票,祝中国好运!”
正是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国际展览局的官员们领略到了上海这座都市的开放风采,看到了中国申博的民众基础,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从设计世博园到召开国际企业家市长咨询会,我们吸纳世界的智慧

举办世博会的过程,就是上海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强烈地意识到,开放,是为了学习世界,领先世界。
在中国的申博陈述中,上海世博园的规划引起世界各国代表的高度兴趣。而这一规划正是开放所结出的果实,它凝聚了各国专家的智慧。
“举办世界性的博览会,就要以国际的视野投身高起点规划设计!”全程参与过世博园规划设计的同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感慨万千。2000年11月,刚刚启动的世博园设计就吸引了来自国际专家的注目。来自欧洲、美国的一些专家和同济大学的专家们一起开始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选址作方案。浦东花木?海港新城?一开始,大家的目光集聚在东海之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独具特色的主题不断激发着大家的灵感,一个大胆的设想也开始浮现:既然要凸现城市的美丽,世博会的选址地能不能放在离市中心更近的地方,能不能紧靠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这一创意得到了支持。最终,世博会的选址定在了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
放眼望去,近年来通过国际招投标,上海涌现了上海大剧院、金茂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打造2010年上海世博园,也一定要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国际设计专家的优秀方案!一场面向世界的世博园设计方案征集就此开始。
令人惊喜的是,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来自法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举办过世博会的七个国家的七个富有想象、各具特色的方案一一浮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方案富有浪漫色彩;日本的方案考虑了现有建筑和特色产业的保护及世博会后建筑的使用;德国的方案简洁明了……而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的邢同和大师工作室也拿出了显现上海城市特色的方案,其中的圆球体,还与浦东小陆家嘴呼应。在为期三天的专家评审中,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建筑系主任本达教授、法国建设部总工程师马斯佩奇等在内的十几名国内外专家精心比选,反复论证,最后,法国设计师们设计的跨越浦江两岸的“花桥”和椭圆形的护城河脱颖而出,他们的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世博园的设计蓝本。
富于想象力的创意已经产生,一场中外设计师的紧密合作才刚刚开始。最近,上海的设计师们正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细化与优化。一张张图纸,凝结了中外设计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美好期盼,更让上海的设计师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凝聚世界的智慧,上海在申博投票前不久召开了第十四届上海国际企业家市长咨询会议,请来了世界500强的领袖人物畅所欲言,为上海如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献计献策,还特地邀请了柏林和悉尼的市长来为上海贡献金点子。国际企业家们还联名致信国际展览局,支持中国申博。
从法国巴黎到德国汉诺威,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到葡萄牙里斯本……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许多城市,都留下了上海政府官员、专家认真考察的足迹,他们力图从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培育出最美的上海世博之花。
开放的精神,让上海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超越。有了这样的城市精神,我们一定能兑现我们的郑重承诺:“举办一届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

《解放日报》 2002年12月16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