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落帽风”逞威高楼间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寒风乍起,走在浦西最高建筑恒隆广场与中信泰富之间的陕西北路上,有时好比逆水行舟;遇上雨天,脚跟只能随风而动,带着身体跟伞走。而如果你是高层住宅小区的居民,也许一出门就会与“高楼风”不期而遇。伴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种“无形”的风环境污染正悄悄光临申城。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在本市中心商业区测试过几个点,结果显示:风速大大超过未建建筑之前。在某些老城厢,由于动迁成本太高,“插蜡烛”般建造的高楼基本上是直接与两三层的低矮老房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缓冲余地,其周围的风环境可想而知。在所有助长风威的建筑物中,尤以双塔楼为最。实验室副主任葛耀君教授告诉记者,就双塔楼的结构来说,其中间距离一般不超过50米,难以达到建筑上“楼高∶楼间距=1∶1.2至1.5”的要求。当风绕过前一幢楼而吹向后一幢时,两楼间的狭窄区域就会发生流体干扰,使周围的风环境大为恶化。以“9·11”事件中被毁的那两幢411.5米高的世贸双塔楼为例,两座大厦间仅有一条狭窄通道,海风从中穿过,有时会形成时速高达120公里的“人造旋风”,其威力相当于12级台风。
为减轻高楼的负面风效应,国际上通常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初期,进行风环境风洞实验。所谓风环境风洞实验,就是按比例将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做成模型,然后将它们放到能够模拟自然风的建筑风洞中,观察建筑出现前后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葛耀君告诉记者,单体建筑或整个小区都可以通过风洞试验进行风环境评价,通过科学布局消解负面影响。然而,上海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测试几乎还是空白。目前开发商们更多地只注重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对大楼建成后的风环境改变却不甚关心,国家也尚未出台具体要求。而在国外,一般规定由高楼引发的风提速,最多不能超过原来的1.5至1.8倍。
葛耀君透露,目前实验室正与某建筑设计单位合作,着手建立一套风环境评价的数字模拟系统,用数值风洞代替物理风洞,定性观察建筑物因外形、结构的变化对周围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明年,同济大学还将以风环境评价为题,申报市有关部门的相关课题,据此为申城度身定制第一份风环境评价指南和参考意见。

《文汇报》 2002.12.10 第二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