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几届上海艺博会引进罗丹的《思想者》和达利的《带抽屉的米洛的维纳斯》之后,今年法国雕塑大师恺撒的波普雕塑杰作《大拇指》又将在艺博会揭开神秘面纱。
主办方希望这樽非常吻合中国人传统审美趋向的雕塑作品能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永久落户上海。可是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大拇指》放在哪里才能与沪上现有的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而上海目前又有多少令人称道的城雕精品呢?
作为凝固的艺术,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会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被人牢牢铭记,而且城雕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化、艺术水准。
近日,晨报记者走访了美术界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对上海的城市雕塑现状提出思考和建议,我们衷心希望在不久的未来,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雕精品将傲然屹立于黄浦江畔。
晨报记者两问城雕专家
一问:上海未来的标志性城雕会在哪里诞生?
环境艺术专家刘克敏教授认为标志性城雕作品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集中力量专门设计可以解决的。从世界各国的例子来看,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巴黎铁塔当年就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的。“也许把它当作一件任务,反而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刘教授说。
此外,这两年上海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更新换代的时间很短,而城雕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很高,这也许是个长期积累、磨合与酝酿的过程。
当然刘教授也指出,不少房屋建筑商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环境雕塑的布局、形态,只在快要竣工时,才请设计师在短得惊人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作品;而某些艺术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花几年、几十年打磨一件作品,而往往在电脑中简单地设计一个轮廓,就请工人机械化操作。这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近年来难以出现城雕精品。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认为,上海的标志性城雕作品可能会出现在新的城区。“城雕必须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才会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在现有的地方安放合适作品的难度较大。而在尚待开发的新城区,设计初就将城雕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说不定能诞生一些惊艳之作。
二问:引进国外雕塑精品对发展本土城雕有何价值?
从《思想者》、《带抽屉的米洛的维纳斯》到《大拇指》,上海引进的国外著名雕塑作品越来越多,而自制克隆品更是不计其数,这种引进对于我们发展本土原创雕塑究竟有什么价值?
刘克敏教授认为,“拿来”可以使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但一味的模仿,尤其是低劣仿造不足取。他举了两个例子,前几年同济大学要改建研究生楼,有人提议复制一个罗丹的《思想者》置于门前,以烘托文化氛围,当时刘教授就觉得在门前没有宽敞广场的前提下放一个裸体雕塑,不仅不美,反而破坏了大学校园严谨的气息。这说明不能乱“拿”,而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最合适的。
另一个例子是前两年兴起的“欧陆风”,办公楼、宾馆甚至居民住宅都在某些部位拼贴欧洲风格装饰,仿“大卫”、仿“维纳斯”也比比皆是,且复制质量极差,这反而给人庸俗的感觉,这说明就算复制模仿也要精益求精。
刘教授指出美国十九世纪时也曾兴起过一阵模仿欧洲十三世纪古典建筑和雕塑的风潮,但因为在继承中有创新而取得了成功。我们今天面对大量西方优秀建筑也要有这种取其精华,强己体肤的态度。
城市雕塑四大“伤”
一大伤:放错地
同济大学环境艺术专家刘克敏教授指出:城雕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两方面情况,一是环境对城雕的影响,二是城雕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极为妥贴才会有最佳效果。从这个角度说,优秀城雕的诞生相当不易。
因为这个环境不仅指雕塑周边的建筑格局,还包括建筑外的围栏、绿化甚至广告牌。像现在不少繁华的商业街上放置的城雕效果都不好,原因就在于本来地方就不宽敞,再加上拥挤的人流、小摊贩、霓虹招牌,环境已然闹得不行,放上城雕只会添乱,绝不会添花。他建议南京路步行街今后的改造就应当使整个环境更纯净些,给繁忙的人群留点空间,“如果哪个设计师还为丰富视野而置放城雕,只会得不偿失。”刘教授说。
而像多伦路这样的文化名人街本来有可能成为优秀城雕的集中展示地和人们探寻文化踪影的栖息地,但现在两边的居民住宅与雕塑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各种商贩的出现也降低了它的文化气息。不少环境专家认为这样的地方应该安静些,含蓄些,好的雕塑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刘克敏教授指出,现在的建筑师在规划某一区域前,总是拿着图纸为城雕选择空地。而这只能解决布局问题,究竟合不合适必须到实地去考察,因为许多图纸上看不到的东西会进入视觉范围,这对城雕的观感有很大影响。
二大伤:配错景
上海戏剧学院的周本义教授认为环境雕塑与园林艺术的提高密不可分。现在某些城雕周围的园林绿化比较琐碎。好不容易有一块地,却在上面种各种各样的树,这就在无形中浪费和破坏了整体。周教授建议在城雕周围的绿化带集中种植一种植物,这样在视觉上会更开阔,好的作品也容易凸显出来。
总之,城雕与周边绿化的布置是系统工程,在开发初就应当捆绑式考量。
三大伤:缺个性
周本义教授还指出上海的城雕在选材和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个性和本土特色。他去过许多国家,他们的城雕皆有很强的个性特征。比如意大利的新罗马,他们的雕塑保持了旧罗马的传统风貌,但在细节处理上又颇具现代气息。而俄罗斯的城雕则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的特点:浑厚大气,庄重凝练。他认为我们先要搞清楚上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雕。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创作者既希望保持民族特色,又要与国际潮流接轨,结果都不纯粹又都不到位。“我们是到了坐下来,静心想想的时候了。”周教授说。
从城雕的题材和创作手法上来说,周本义认为,我们的雕塑在题材上局限在革命纪念性事件和英雄人物上,风格比较写实。其实传统题材完全可以出新出奇,比如在上海科技馆这样的地方就可以制作用科技眼光变形抽象的上海科技名人雕像。
四大伤:少内涵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认为,有的雕塑作品虽然很漂亮,但是缺乏一定的内涵,创作者光追求表面的噱头,而不从精神与哲理层面进行深入的挖掘。还有些甚至比较庸 俗,尽把女性身体的某些部分作为卖点,这是在亵渎雕塑艺术。
他提醒创作者要反复推敲、全心投入,只有摒除了急功近利之心,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出好作品,当然还要多动脑筋。朱先生觉得将“中国”和“现代”这两个概念较好融入作品是一条出路。
《新闻晨报》200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