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5日电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克力比尔·色地克,是一位来自新疆和田市肖尔巴格村农家的女学生,靠助学金读完4年大学。今年毕业她主动要求回新疆工作,但向用人单位寄去40多份择业简历都没有回应。正当她焦急和困惑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主动找她谈心,并特意派人赴新疆帮她寻找工作单位,日前她与一家公司达成了协议。
像克力比尔·色地克这样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毕业生在同济大学并不少见。据介绍,今年同济大学共有毕业生8600多人,其中求职遇到困难的学生约占10%。他们中有些人所学的专业供大于求或属于冷门专业,有些人来自农村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针对这些情况,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开展了“求职困难毕业生择业辅导”活动。首批参加辅导的30名学生,每人都有一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作他们的联系人。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实际困难,为其制订详细的择业辅导计划,帮助这些学生迈好择业的第一步。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对每个择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求职的期望及遇到的具体问题,都进行认真的备案与分析。同时让学生填写一份经过精心设计的个人信息表,将这些信息汇总后,学校专门建立参加择业辅导学生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包括职业心理测试、职业倾向测评、择业技巧、就业政策等8个方面的辅导。
4月下旬,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还邀请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校园里与学生见面,要求学生从市场的角度理性定位求职方向与岗位。在杨浦、浦东、虹口、嘉定等区举办的职业招聘会上,市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为同济大学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从择业定位、择业技巧和政策等方面出谋划策。文法学院毕业生小马在参加此类咨询后,仅半个月即被用人单位录用。他深有感触地说:“回顾自己以往的求职过程,一个不足之处就是缺乏主动性,递完简历后,没有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只是被动地等待,这其实错失了很多良机。学校提供的择业指导不仅为我解决了择业困难,也使我发挥了自身潜能,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工作颇为有益。”
(记者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