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热情
戴复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获悉尊敬的老校长不幸去世的消息,戴复东教授心情格外沉重。他和夫人、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吴庐生教授共同回忆起50多年前他俩第一次与李国豪先生见面时的情形:1952年8月,刚从南京大学毕业的戴复东夫妇前来同济报到,那天碰巧是星期天,校内没有安排接待的人。看着夫妇俩焦急的样子,门卫建议他们去找时任教务长的李国豪。他们在校内一排小平房里找到了李教务长。一听说他们的来意,穿着背心的李国豪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给他们介绍同济的情况,并马上给学校有关部门打电话,很快安顿好了他们的住处。初次相识,李国豪诚恳待人、谦逊而热情的秉性便给戴复东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者风范
范立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前晚10时,范立础教授刚刚从华东医院回到家中,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李校长一生不仅是大家科学事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领路人。”
“为人要正派,做事要诚信”是李校长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如今却成了范立础对这位师长兼同事的最深切缅怀。他无法忘记,在自己教师生涯刚刚起步之时,是李校长教导他,教师不仅是个崇高的职业,更是一项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事业;他无法忘记,在与李校长的朝夕相处中,这位长者无数次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大家,一名合格人才,学会做人是根本;相对于科学研究,人格思想更为重要。
育人立校造桥
项海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天深夜,项海帆院士刚刚从华东医院回到家,电话里的他语音沉重:“我十分悲痛。年初一,我还曾去给先生拜年。当时,先生精神还可以,说:‘你也70岁了,要当心身体。’谁知,两个星期后,先生竟走得这么突然。”
项海帆院士是同济大学1955届本科毕业生,随后成为李国豪先生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李校长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桥梁专家,他的学生中出了四个院士;他对同济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恢复了同济大学与德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联系,他任内,有两位德国总理访问了同济。”
李国豪先生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中国桥梁自主建设的主旋律。项海帆回忆说,育人、立校、造桥——这是项海帆院士给记者勾勒的李国豪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归纳到一点,项院士说:“他绝对是一代宗师。”
作者:江世亮;张懿;任荃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0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