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同济大学9名刚刚从部队退伍返沪的大学生士兵,带着一份份他们在军营这所特殊的“大学”里获得的“毕业文凭”,回到了母校。
红色的三等功证书、亮灿灿的优秀士兵奖章……这些都向母校讲述着这9名2002年入伍的“校园骄子”,在部队摸爬滚打、拼搏奋斗所取得的成绩。
参军次年当班长
学机械工程的陈永长参军才一年,就当上了班长。今年2月,部队将几十号新兵交给他管理、训练。对每位新战友,陈永长都严格要求,训练时谁也不准偷懒。同时对待新战友,他亲如兄弟,谁身体不舒服了,他问这问那,请炊事员端来病号饭,还帮助新战友补习文化。
办事作决定,陈永长发扬民主。一些训练科目完成得好,原因就在于他集思广益,利用大家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几个月训练下来,几十名新兵个个表现良好,陈永长也因此荣记一次三等功。
哨兵不叫一声累
陶承所在的勤务连警卫班只有8个人,陶承是班里唯一的大学生,但他不搞特殊化,每天和战友们一样站足6个小时的岗。晚上2小时,白天4小时,一天岗站下来,腰酸背疼腿发软,陶承不叫一声累。
入伍第二年陶承当了班长。一天早上,还在睡梦中的他被哨兵叫醒了,原来,部队门口来了个赤身裸体的男人,哨兵问管不管。陶承马上起床,把病人带进部队,拿出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还为他打来早餐。等这男子安静下来后,再通过当地派出所对他作了妥善安置。
战友们都称赞陶承是一名称职的哨兵,“优秀士兵”的荣誉称号属于他。
女兵同样也出色
2002年底,某部通信站来了3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女兵,她们就是盛辉芳、田慧和周莉俊。
作为一名话务员,背记电话号码是基本功。盛辉芳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只用3个月第一个全部熟练背下几千个电话号码,创下了纪录。
打字员田慧,去年非典期间,她几乎一个月没有走出打字室,圆满完成了一项项突击性任务。
周莉俊的岗位在故障台。她不仅要和男兵一起参加配线等工作,还承担了班里甚至是站里的各类材料写作任务,但她总是干得很漂亮。
还有佟欢、杨晖秀、丁兵、陆正华,这些来自同济大学的士兵,都在部队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日期:2004-12-02 作者:江跃中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