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团

来源:   时间:2004-09-16  浏览:
“见农民正忙着秋收,他们二话不说便下了田。累得浑身是汗,沾得满身是泥……”这是同济大学10名“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河南省兰考县大李西村后,当地村委会留给他们的一段评价,质朴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赞许。如今同济大学每一个学院都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形成了覆盖全校的理论学习网络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在内的理论学习社团已有近10个。

近年来,沪上高校各类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不断涌现,同时高校教师还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力求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团,从而进入学生心灵,树立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魂”、扎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使大学生们能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让社团有“魂” 在心中立“根”

作为上海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满11岁的华东理工大学“邓研会”已拥有会员5000多名,骨干近百名,成为该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活力的学生社团。该校还成立了“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小康社会”研究会等多个理论学习型社团组织。

这些社团通过各类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和探讨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如华理的“小康社会”研究会经常举办各类讨论,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先后深入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重大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化工产业的前景等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每次讨论,大学生们都对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并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大学生对国家建设、民族利益有了更多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青年的时代责任。

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则展开了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全校力量,尤其是导师力量投入研究生德育工作,同时针对实施全面学分制之后,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和管理出现新的问题,发动全体思政教师开展讨论,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德育和大学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

树苗向上长 根在向下扎

国内外形势变化、高校改革、大学生特点的变化,都对如今的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这是去年以来,复旦大学对全国普通高校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结论。他们对全国50多所高校学生进行万人问卷、组织师生进行千人座谈,以及面向专家学者开展百人专访。调研显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复旦大学的专家已经着手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教材。

除了加强教材编写、教学创新的力度,不少大学也在各出“高招”,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上海师范大学自去年开始以“校长事务学生助理”聘任形式,在学生与学校最高管理层之间开设直通车,为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搭建了平台。上海师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这一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校领导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愿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上海电力学院树立起“学生是树苗”、“树苗向上长,根在向下扎”的理念,该校重视育人工作的基础工作。“书记谈心窗”已成为该院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品牌,专设的“电院谈心坊”由心理老师、辅导员定时为学生进行心理服务,而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建立的每周一次的“师生晨话”制度,更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摘自:文汇报 2004-09-16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