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历史风貌

来源:   时间:2004-09-02  浏览:
陈燮君(上海市文广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城市的天际线变高了———虽然这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即天际线变高,楼房越造越高究竟是不是件好事情。但是造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无论城市有没有长高,它的文化天际线是变高了的。显然,城市的变化不能仅仅是长高,还需要内涵方面的提升。比如江南造船厂,2006年要完成搬迁。江南造船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见证,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东西就需要细加保护。因为城市的神态及心态也需要有历史的、自然的一些东西。
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进,其本身的价值会越来越高的。对于老建筑,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的一些做法,伦敦发电厂的大烟囱就摆在那里,旁边就是个博物馆;还有美国的愚人码头,完全是旧厂房、码头,但现在是最时尚、地价最贵的地方。现在我在参与上海第四批优秀建筑项目保护的审定,我们原来有389个优秀保护建筑,对比英国伦敦的1万,苏格兰的40万,我们才保护了300多个,远远不够。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现代化,不是推倒旧建筑,而是在历史地区注入新的生命。上海有大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工厂、仓库、码头以及历史建筑,如何为它们注入新生命,与新型的创意产业融合在一起,是十分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泰康路创意产业基地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功探索,也许是上海发展知识经济和城市文化风貌保护的一个新模式。

摘自:金华新闻网 2004年09月02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