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王凤青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前些年,他用相机记录了多伦路富丽堂皇的教堂、四川北路的文化名人故居以及山阴路上的老房子。但是近来,他发现不少文物建筑已从地面消失,有些优秀建筑目前也正面临着被拆的命运。
昨天上午,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就《虹口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决定(草案)》举行了听证会。据悉,这也是上海市首次尝试就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召开听证会。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22名市民参加了听证会并陈述了自己对历史建筑保护所持的观点。
观点①开发性破坏对历史建筑的破坏最大
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市民,王凤青不无痛惜地说,城市建设的步伐现在越来越快了,溧阳路的原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属1977年公布的市级文物,因造轻轨,在去年已经被拆除了。位于乍浦路的虹口大戏院旧址曾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家正式电影院,现在也不见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
同济大学的王伟强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城市规划和空间的研究,他认为,要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就应该寻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新的“平衡点”。这种平衡可以通过容积率转让、制定对历史建筑的房屋租赁要求等方式来实现,而最重要的是建立制度,从制度上保护历史建筑。他说,其实在使用中自然折旧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并不是很大,而真正破坏力最大的是开发性破坏。
虹口规划局代表也表示,要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的规划和编制,并处理好保护与改造、开发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才是做好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最主要的“功课”。
观点②违章建筑对历史建筑破坏严重
王凤青的苦恼有时候很简单,拍不到一张整条弄堂的照片,因为一些乱搭的建筑使得建筑本身已经“面目全非”。比如甜爱路的几幢花园住宅,有人在花园里搭破烂的塑料大棚,有人在花园中种鸡毛菜。
虹口区一居民区的党支部书记在发言中说,坐落于四川北路85号的大桥大楼属20世纪30年代建筑。但其顶楼五六平方米的平台已被违章建筑弄成了“棚户房”,不仅影响周边环境,也造成下水道渗漏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而街道居委会和物业等上门劝阻都未成功。
她还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有经济困难的居民提出以政府置换的方式实际解决居住条件问题。
观点③保护无细则设立专项基金
据介绍,虹口区目前有历史文化风貌区168公顷,占全区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虹口区内有优秀历史建筑28处,而第四批报审批的优秀历史建筑有31处。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在保护区内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上结合本区实际先全市迈出了一步。虹口区房地局的王鸿钧表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目前还没有实施细则。而要制定《条例》实施细则需要规划局、房地局等部门的综合协调。
王鸿钧介绍《条例》的有些内容有不妥当之处。比如和平大楼属于《条例》25条中的第四类保护建筑,即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但是王鸿钧指出,若根据这一规定,可以改变其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则建筑物本身风貌将被破坏。
据介绍,虹口区政府目前已经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牵头的综合协调管理领导机构,统一管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推进保护工作的有效展开。目前该区已经建立了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的体制,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维修和整治并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同时还通过社会募捐等方式多方筹资参与保护工作。
摘自:东方早报 200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