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9位国内知名的规划、水利、生态、市政专家汇聚沈阳,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一起,对我市城市水系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沈阳市城市水系环境综合规划》呼之欲出,沈城“未来水世界”的美好前景初现端倪。
沈城水系浑然天成基础良好
沈阳历史上就是一个依山傍水而建的城市,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就是依傍浑河故道而筑的。上世纪80年代,我市致力于环城水系的建设,由南运河、北运河、卫工明渠组成的百里长河曾为沈阳增添了优美的景观。近几年来,沈阳市不仅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彻底改变了“少绿”的面貌,同时还拥有26条大小河流和8座大型湖泊、水库。
同济大学教授李京生说,我们知道南方很多城市坐落于水网地区,而沈阳也是一个坐落于水网地区的城市,现状水系之间的沟通比较好,完全有条件建设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系统。按照目前的初步规划,未来沈阳市的水面面积将达到4564.1公顷,其中仅有509.6公顷为新开辟的水面面积,其余的都可以在现状河流、湖泊的基础上经整理、扩大形成。水资源回用为主兼顾景观和安全
沈阳城市水系建设的规划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城市水环境保护,通过集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平衡、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系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建设。其中,建立雨水收集体系,推进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可利用率;完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系统及城市防灾体系建设,增强自然灾害抵抗力。
我市的排水系统过去一直使用“排”的办法,把全市的雨水用一套系统全部排向浑河水系,宝贵的水资源就这样白白流走了,这本身是不尽科学的。新的规划方案提出,要采取多元化的水资源配给方式,用雨水补给到城市水系中去。也就是说,要把雨水收集起来,引入不同的河流、湖泊。这样一方面形成了景观水,另一方面减轻了沈阳雨季排水的压力,保证城市安全,同时还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可谓一举三得的好办法。与此同时,我市每天可以处理污水90万吨,经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也可以补充环境用水,并可实现每月换水一次,保证水质良好。据初步测算,我市仅通过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就可提供488.9万立方米的景观水。建设“城林相依、水绿相映”生态城市
专家们提出,城市水系的建设,要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网络化原则和远近结合、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步的规划是,在三环范围内,依托自然山水,秉承历史文脉,将建设“一轴、两环、四城、九湖”城市水系。即以浑河自然水体为轴,由浑河、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明渠、细河及杨士明渠组成第一条环城水系;由辉山明渠、北部明渠、南分干、张士明渠、三环明渠、白塔堡河及浑南明渠组成第二条环城水系。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各规划一处独具特色的大型水网地区,使这四处地区水面及绿地均占总用地的20%以上。结合现状条件规划9处大型湖面,每座面积均在30公顷以上,既可以调蓄降水,又可以提高城市生态调节功能,形成未来城市“城林相依、水绿相映”的生态格局。
摘自:沈阳日报 200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