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泉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黄世清
西街是泉州现存唯一的没有大规模拆建的老街区。当西街的目标锁定传统文化旅游街后,人们不禁要问:西街今后如何整治?整治的困难在哪里?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带着一个个疑问,昨日下午,本报记者 专访了泉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黄世清。
“要对每一家每一户进行设计”
技术资金影响进度
黄世清说,目前西街整治保护主要面临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困难。以往旧城改造只是外部的设计,而房屋的内部又是自由的,设计的难度会小一些。现在西街上大部分建筑都要落架重修,要将整个建筑的屋顶掀开,然后将梁柱拆下来,能用的进行修复后重新装上,缺乏的部分用旧材料进行修复。在资金问题上,经初步测算,此次对西街进行修复每平方米所用的资金,要比重新建一座新房子的造价要高一倍以上,所以资金问题也是此次西街进行整治保护的难度之一。
他说,此次西街进行整治保护是在做“减法”,整治后,西街上的建筑只能减不能增,减的主要是西街上的建筑物、西街上居住的人口。以往进行旧城改造都是做加法,改造后进行房地产开发,出售房子支持改造项目。经初步测算,单就西街“沿街一层皮”(沿街两面第一产权的房屋)进行整治,从钟楼到新华路700米就要六七千万元,这些费用还不包括路面等市政设施。
计划变更住户产权
对西街整治保护的设想之一是变更西街建筑物的产权。
据介绍,目前西街内有的居民房屋的使用面积很小,无论你怎么改也不可能改出一套齐全的生活空间。成套的房子至少要有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生活设施,如果改不成成套的房子,那就有可能对产权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两户拼成一户。
另外一种情况是,这房子祖上是一户人家居住,后来子孙分家后变成多户居住。本来建设是按一户居住的,后来按多户居住,房子内的结构空间就会发生改变,起码每户都应有厨房、卫生间、厅房等生活设施。
另外,因居住空间太小,住户就有可能对院子或花园里的空间进行扩建。而后来搭建的这些建筑,都是此次西街整治保护中将要拆除的,这样拆掉后原本几兄弟居住而现在就没办法居住了,那就要进行产权调整,恢复到原来一户人家居住,其他人家就要外迁。因此规划设计就非常复杂,要对西街现有的住户进行每家每户调查。
他说,西街整治保护要对每一家每一户进行设计,然后拿出来讨论,直至可行后再进行施工建设。而要达到整治保护的设想,首先要对西街现有的建筑恢复到原来的历史面貌;二要把西街建筑的结构安全解决,要解决现有西街的危房问题;三是要把西街的建筑做成套,尽量把基础设施、卫生设施配套齐全。
酝酿两种补贴方案
西街的整治保护,必然要涉及到现有住户的利益问题。黄世清说,在补贴方面,准备按两种方法进行补贴,一种是政府补贴,即统一设计、统一按照要求进行建设,产权基本不变,政府补贴每家每户;另外一种模式是按现在旧城规划方案,从整体上进行整治保护。如果政府统一进行整治保护,进度可能会比较快一些;如果按每家每户进行整治保护,进度可能会比较慢一些。
他说,未来西街将按哪一种模式进行,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不管用哪一种模式进行改造,政府都会充分考虑西街经营者和居民的利益。
在居民的安置上,黄世清说,西街整治保护的安置主要是按“拆一赔一,就地安置”的原则进行,这种安置方法还是比较优惠的,目前全国旧城整治过程中这样的优惠保护原则是很少见的。
临时搭盖考虑拆除
据介绍,西街上的建筑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此次整治保护后保留下来的建筑可以是明清的建筑,或是宋元的建筑,也可以是现代的建筑。西街的历史风貌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而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此次整治保护时,只有改变西街面貌的建筑才会被拆除。
黄世清说,目前西街上很多建筑的墙体很独特,有出砖露石的,有石头墙的,有老砖墙的,如果将这些墙体拆掉重新再筑一座新的墙体,西街就变成新的了,即使做成出砖露石也是新的,因为重新修筑时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丢失了。房子拆下来后,能用的材料尽量进行重新修复使用,一些老的墙体尽量不去拆除。
而西街上现存的建筑只要它的风格与西街整个街区的风格协调,就要进行修整保护,不会将其拆除。现在西街上有一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甚至是70年代用砖和石头建筑起的房屋,有一部分到现在还很有特色,和整个街区是比较协调的,此次整治保护要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
此外,西街历史上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有大量的名人故居,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痕迹,古城墙、古城濠、古城楼,以及一些水井,对这些也要整治保护。
建传统特色旅游街
据介绍,西街的整治保护,要给西街注入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整治保护过程中,也要引入一些传统的因素,如把传统工艺的东西引入西街,包括它的制作过程集中地对外展示。泉州的一些老字号在西街也要重现,让人们在西街重新看到泉州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
以前,外地的游客到泉州,一定要到开元寺,而西街进行整治保护后,外地的游客到泉州不仅要到开元寺,而且一定要到西街的小巷里走走。因为,改造后的西街将形成囊括泉州民间舞蹈、戏曲、美食、工艺品等方面传统特色文化的旅游街。
黄世清说,此次整治保护,对西街来说是一件好事,对西街的经营者以及居民也是一件好事。
□专访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
此次对泉州西街即将进行的整治保护,我国著名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负责的上海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承担了其中的规划设计工作。针对泉州8位文史专家日前对西街踏勘后提出的整治保护建议,记者昨日电话连线了正在四川出差的阮仪三教授。
修旧如故以承其真
记者(以下简称记):西街代表了泉州城市发展的脉络,最开始遵循的原则是否在踏勘报告结束后会有所调整?
阮仪三(以下简称阮):西街的整治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按照其本身原始状态来保护。8位文史学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踏勘,每一个细节都走到了,非常难得。根据这些详细的踏勘报告,西街上的各类建筑更加全面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以前我们说古建筑要“修旧如旧”,现在也没有错,但是根据西街建筑的不同类型,这一原则也有所调整,可以说是更科学了——这就是“修旧如故,以承其真”。
记:西街的整治最终是达到什么目的?
阮:西街的整治是必然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结构功能的进步,旧的街区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在全国很多城市,政府怕麻烦,都不愿意真正解决古城面临的实际问题。
整治后的西街,既要具备原始的历史风貌,也要具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还要具备带动当地经济的条件,是一举多得的事。
记:整治前的西街具备哪些特殊性?
阮:西街现在具备四个特殊性,那就是原始性、完整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一条完整的历史街区,不仅有古建筑,还有树木、花园等,更是一个配套的大环境。走在街区上应该很容易地分辨出历史的年代,什么是明代的、什么是清代的,让人一目了然。
西街现在的原居民要保留,不能全部搬走。如果人们都从老房子里搬出来,那些房子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倒塌。
记:现在西街上的建筑在整治时都是一致看待吗?
阮:西街上建筑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在规划中将这些提炼并分成五类。
一类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将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去进行修缮;二类建筑是比较好的历史建筑。修缮的方法同样是按照文物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动,而外观一般不能动;三类建筑是一般历史建筑,即保护价值稍微差一些。除了建筑外观可以稍做改动外,房屋内部也可以做大一些的改动,完善生活设施;四类建筑是准备更新的建筑,他们的建筑风貌已经改变的,例如门窗已经变为铝合金的,在整治过程中可以重新换回木质的;五类建筑是需要拆除的,这些已经不符合现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或者是私搭乱建一类的。
摘自:海峡都市报 200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