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新媒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新同济人,欢迎你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09  浏览:

      “同济大学这个梦想的起点,希望四年过后这里是梦想延续的地方。当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这里,发现同济大学的环境好到超出我的意料,我骄傲我是新同济人!”说到这里,这位来自重庆的2017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本科新生谭腾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微信图片_20170910130531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409_副本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624_副本

      9月9日是我校2017级新生报到日,4364位本科生、6257位研究生踏入同济校园,开始他们的人生新征程。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钟志华、常务副校长伍江、副书记徐建平等校领导来到学生寝室、新生报道点、“小红帽”迎新志愿工作服务点等地,了解新生入学情况,同时对新生及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我校辛勤开展迎新工作的师生表示亲切的慰问。方守恩、徐建平来到四平路校区西北三楼、西北二楼学生公寓,实地查看新生住宿情况,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努力适应大学生活。方守恩一行慰问了使用西北三楼爱心屋的新生同学,叮嘱同学在校期间有困难及时向辅导员寻求帮助,根据身体情况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今年暑假,学校为了改善2017级新生住宿,整体改建了西北二楼的住宿条件,为同学提供了洗衣房、厨房等公共空间。方守恩叮嘱后勤部门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给新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252微信图片_20170909110249微信图片_20170909110259

立德树人育栋梁,同舟共济谱华章

      为了助力更多学子实现卓越梦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五方面综合特质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我校针对2017级新生开展“立德树人专项行动计划”并举办2017年“立德树人·筑梦英才”暑期新生夏令营。

微信图片_20170909141559

      “立德树人”专项行动是同济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专项行动提出要培养“五好”学生,包含德、康、能、知、美5个要素:“德”是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康”是健康,包括了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能”是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每一所高校对青年学子的责任;“知”是知识,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美”即审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结合“五好”的目标,“立德树人”专项行动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层面的要求,即做“五守”青年:每一位同学应在学校生活中做到“守时、守序、守信、守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规矩意识,加强纪律教育。专项行动具体包含八大内容,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优良校风学风养成行动、入党启蒙教育专项行动、以文 化人以文育人行动、网络思政教育行动、实践育人行动、“形势与政策课”提升行动、学生工作队伍提升行动。

微信图片_20170909142829

      8月31日,293位来自祖国各地的2017级新生齐聚同济,开启了为期十天的训练营生活,提前感受同济之美、体悟同济精神。训练营分为“同济天下家园情”“闪耀的中国力量”“党旗光辉照我行”“我们的同济故事”四个篇章,涵盖专题报告、团队训练、学长论坛、参观学习、分组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覆盖了理想信念、价值引领、校史校情、人际关系、心理调适等各个方面,让同学们能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严格要求、全新的自我奋进、去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训练营,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家的温暖、军人的作风、大学的底蕴和同济的精神,通过自我不断的革新和修炼,成为2017级所有同学的榜样!将来像种子一样,在各个学院,各个班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精准发力,确保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放心“腾飞”

      为给每位困难新生提供更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学校力求精确识别、精准资助、精细服务。开学前,学校就启动了新生家庭经济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充分考虑“小鲜肉”们的需求特点和媒介使用习惯,通过24小时资助热线、“同济大学生”、“同济大学助学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宣传资助政策,拓展沟通渠道。暑假里的四川九寨沟地震牵动着同济人的心,学校第一时间了解新生受灾情况,让学生安心来报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很多同学是在电话里就认识了自己的辅导员、班主任,接收到了来自远方的同济暖“电波”!通过“困难新生路费补贴”项目,为380名的困难新生发放近28万元的路费补贴,确保新生顺利报到。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511

      今年,学校还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将奖、贷、助、补、勤、缓等多个资助项目批量打包形成“组合拳”,力求全方位地帮助学生:以2017级本科新生为例,在“绿色通道”当天,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了价值将近五十万元的爱心助学物资和10余项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开学第一个月,多个助学金、补助、物资补贴等项目将同步启动。丰富多样的资助项目,为学生上学提供了经济保障,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有接受资助的权利,在校安心无忧学习生活!

ur6tw8xxadl0etq_副本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联合各学院开展助学成才服务对象认定工作,精准识别,依托校内外助学实践基地、慈善教育基地、特色学生团队等育人载体,精准对接学生解困、强能、励志多层次需求,确保学生安心学习生活。精心准备了“新生成长学校”、“学业发展与指导”、新生看上海、青年领导力提升、国际交流奖助学金、“励志之星”评选等多个“保障型”和“发展型”资助项目。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报名参加,可以从中获得能力培养、学业指导、素养提升、团队训练、出国交流、专项帮扶等多方面的收获。项目多样的教育工作,不仅丰富了资助育人的内涵,更深层次地滋养了困难学生的心田,把人才培养的行动落实到了深处,让学生无忧启航、放心“腾飞”。


聚焦新生需求点和关注点,各院系迎新工作亮点纷呈

      借力新媒体,凸显文化味儿,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我校各院系迎新和新生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医学院通过一站式的流程设计,为同学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报到服务。学院制作了新生辅导员联系卡,方便新生直接联系对接老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准备了学院新生大礼包、2017新生入学教育周等等一系列安排,让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学院的热情和温暖。而学长学姐们早已迫不及待的迎接萌新们,尽职尽责做好引导工作。恰逢第33个教师节,同学们带着绿植和卡片送给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传承同济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微信图片_20170909141803

      为迎接新同学的到来,土木工程学院做好了积极准备。学院在9月8日上午组织了2017级新生班主任培训,20余名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参加了培训,就如何在新生报到第一周将学校“立德树人”专项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新生报到日当天,学院还特别组织了一支15名由研究生党员和10名本科新生骨干夏令营学员共同组成的学院志愿者队伍,他们佩戴着党徽、团徽,在土木大楼为新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方向。在接下来的新生教育周中,本研新生还将以报告会、班会、参观、素质拓展、自学等多种形式,参与完成优良校风学风养成、入党启蒙、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矩意识教育、实践育人、网络思政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8个专项行动,使同学们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新集体的同时,真正意义上“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有困难,找“小红帽”志愿者!

      “学校更好了,工作组织更加有条不紊,岗位分配更加合理效率。”作为一名“资深小红帽”,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王烨已经是第9年参加“小红帽”岗位服务。“小红帽”志愿者是我校迎新服务中一个闪亮的传统项目。每当开学之际,校园内总有一群可爱的同济学子奔跑在第一线,为新生伸出援手。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352_副本

    今年的“小红帽”坚持”校区联动、本研同步“的原则,“小红帽”志愿服务不分年级,通力合作,共设立28个校内接待、问询服务站,6个黄鱼车运输站点,35个学生社区服务站和2个火车、汽车站新生接站点,精细布局,多元服务;同时拉长服务战线、拓宽宣传渠道,服务时间由2天增加到了3天,以“寻找身边的小红帽”的宣传形式,记录志愿者新生之间的唯美瞬间,与新生一起分享同舟共济的精神。此外,团队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已经毕业的同济校友和17级的研究生新生,”同济人“共同欢迎”同济小鲜肉“,为新生提供贴心的帮助与服务。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342_副本9F9A3187g(小红帽为您指路)

      “小红帽”所体现的同济精神代代传承,作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7年“小红帽”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风貌为每一位新生服务,让每一位新生都能更好的融入到同济的校园生活中。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同济

      今年我校继续开放基于“强化数理基础、学科交叉、国际合作交流”等特色的1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由生命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3个基础学科联合构建,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拔尖后备人才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新生在报到前可在同济迎新网上提出申请。通过选拔,入学一周内即可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相应实验区和试验基地学习。近年来的教改实践表明,这些创新实验区及试验基地的改革探索如今已初显成效,明显促进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236
      为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我校于2017年成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该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融合的人才培养领域,协同学科间的交叉互补优势,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跨学科背景、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企业领军人才和创业领导者。
       
来自20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创新创业+土木工程实验区的新生何智亮表示:“报考同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出于我的一种社会使命感,我来自温州,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当面对新时期的技术冲击与挑战时,温州原来依托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产业优势渐渐消失。因此,同济‘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成了我最好的选择,这种跨学科交叉培养的模式既可以夯实我的专业基础,也能培养我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我希望在未来的四年中学有所成,为温州及整个民族的复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624_副本

      为2017级同济新生配备导师、发放礼物,学长为校园生活划重点、答疑解惑,老校友为新生讲述当地校友会的发展史……为了让2017级同济新生提前与校友会建立联系,提前感受同济文化,让同济精神在一代代同济人中薪火相传,今年暑假期间,28个同济大学地方校友会在当地陆续举办“送新”活动。各地校友会“送新”活动频出新招,云南校友会足球队与帆友足球俱乐部组织了一场足球友谊赛,为迎新送新活动预热。四川校友会一如既往为今年新录取的8名川籍“筑梦计划”新生每人配备了1位“筑梦”导师。中山校友会邀请新生们加入“同济大学中山在校生互助群”,希望新生们在学长们的帮助下更好地开启在同济的学习生涯。青岛、北京、西安、武汉、甘肃、南京、河南、海南等各地校友会则是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座谈会,邀请毕业多年的校友围绕工作、考研、出国、转专业以及学生工作等主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钟志华来到厦门,徐建平来到广西、四川,参与当地校友会的送新会,并为各位新生答疑解惑,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实现梦想。校友会的送新会得到了新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宁波校友会的送新会上,63岁的老校友陈清和爷爷高兴地为今年考上同济的孙女送行,“”我们一家祖孙三代有三位同济人(外公、外婆和外孙女),这是大喜事!”一位江西籍环境学院新生的家长4点起床,坐了3个小时的车,带着女儿参加江西校友会送新座谈会。他感慨地说:“小孩即将步入大学,父母能给予的已经非常有限了。感谢江西校友会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学长学姐们现身说法、树立榜样。也祝愿2017年考入同济的天之娇子学业有成,前途无量。”

微信图片_20170909110342_副本

      与此同时,今年校友会推出了更多新生“礼”遇。每名2017级新生可凭《同济校园指南》领取“同济新人福袋” 一份,大一、研一、博一新生均可领取。福袋内包含:记录了百余位各行各业校友事迹与成就的《星汉璀璨同济人》第二辑一本,校友之家招牌咖啡兑换券一张,一卡通卡套一个,德国学术中心德语班现金抵用券一张。此外,校友会还在四平路校区校友之家前,为大家准备了拍照道具,新生可携家人来一套写真,给新同学和家长留下同济第一站的美好记忆。

微信图片_20170909142945

      据悉,今年学校持续改进了新生注册报道流程,依托信息化技术,大幅度优化了报到手续。学校将所有学生报到事务集中到“迎新网”上进行,在线办理;今年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报到流程的趋同,学生只要轻轻扫瞄录取通知书,就能自动识别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然后进入后续流程;所有学生缴费全部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学生再也不用排队交学费了,在正式开学报到前,已经有超过90%的学生在网上完成了缴费等工作。以前新生入学办理学生证、学籍卡、一卡通、宿舍入住等,需要提供7、8张本人标准照,今年只需要提供1张,共节约了8万多张照片。学校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环保袋,避免学生手上拿着一大堆材料奔波。报到现场还设置了四平路校区与嘉定校区的视频互动。后勤集团、保卫处也为新生送上贴心周到服务,让家长们放心。

9F9A3206g(后勤集团行李运送)9F9A3222g(后勤集团行李运送)

9F9A3191g(家长休息区)

9F9A3200g(宿管阿姨周到的服务)

9F9A3154g(我一岗多能)

      2017新同济人,同济欢迎你!

9F9A3150g(同济就是牛!)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www.arutaxi.com/catv/?classid=5698&action=video&id=1041&t=show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