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离我们最近的主体,城市与人的关系经历了诸多变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都有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今年暑假,来自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运行调研专项实践的104个团队,立足上海,辐射浙江、江苏、天津、四川、重庆等省市,从科技创新与新型产业、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城乡发展、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的城市管理,充分发挥同济学子的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走进社会、亲身体验,聚焦城市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中去,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关注基础设施 助力你我未来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打通着城市的各个角落,沟通了城市内部的信息交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对城市日后的发展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来自汽车学院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团队,分别从“上海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情况”和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侧面展开调研。其中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团队以城市内文化创意产业为内容,对上海市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以其中最具活力的地点上海市内多处产业园区为活动的主要开展地。不仅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从而加深对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认识,从认知与负责的角度诠释了同济人对上海城市建设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关注。
近几年,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在上海已经成为居民们日常出行的新方式。电动汽车以纯电力作为动力源,使用便捷且环保无排放,吸引着年轻人的眼球。注意到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参与“上海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情况”调研的汽车学院大四学生胡益谈及实践感受这样说道:“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与互联网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我们将从分布网店、电动汽车数量以及车型等方面比较上海四家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的运营情况。接着将实地考察电动汽车设施较为健全的市区以及设施不太健全的崇明岛和花桥等地,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上海‘电动汽车+互联网+交通’的应用模式以及改进方案。我们相信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接下来将会越来越普及,基础设施也将越来越完善,最终上海的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走进百姓生活 直击城市变迁
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来自国政学院的李瑶同学就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带领着她的团队,选择了杨浦区平凉街道的上海里弄为主要调研地点,将社区居民作为调研对象,以口述的方法记录下珍贵的历史资料。该调研活动得到了平凉街道办事处和居民的大力支持。在烈阳下、风雨中和上海老人聊起老上海,聊起他们的成长,老人们们谈到家庭与城市时的真诚,以及无数次情到深处的眼泪,都牵动着他们的心。
口述史所记录的是城市的变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完成口述史的整理并非易事,一方面,口述史调查本身是在与访谈对象对话中对他者的讲话进行记录,对大量的文本进行分类与归纳,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另一方面,部分老上海人喜欢用上海方言进行沟通,信息整理存在着语言障碍。李瑶同学说:“城市建设与城市转型,不仅仅只重视如何在城市里种树盖楼,应关注城市中的‘人’个体。直击城市变迁,记录城市人‘心’的成长是们团队的初衷。尽管项目难度较大,但我们都为能够到基层学习、为社区居民服务为记录上海城市变迁发展贡献力量感觉无比的自豪与兴奋。”
来自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4名完全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学生共同着眼于上海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该团队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流动人口生活区和工作区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对浦东新区教育招生部门进行写信访问,希望呈现上海市流动儿童入学的真实现状和实际困难,并结合中德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政策的对比分析,对上海市流动儿童的入学政策提出改善建议。
聚焦生态环境 呵护市民健康
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城市中的水体,似乎无处不在——河流水,景观水,地下水,自来水,饮用水……这些水体都属于城市,但他们的质量却不尽相同。而城市水体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来自环境学院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和专业优势,聚焦上海的水体质量,从不同类型的城市水体出发,展开了深入的调研。
廉勍团队在不经意间发现,同济校内的喷泉运行时,周围有很多小朋友会去接触它。同时,若是喷溅的水花溅到自己身上,在粘热空气中竟让人感觉异常的瘙痒。他们由此引发了思考——针对喷泉等景观水,在与人体接触后会不会带来潜在性的危害呢?在确立了“调研上海城市景观水体对居民的潜在性影响”这一项目主题之后,他们去往学苑喷泉、人民广场音乐喷泉、泰晤士小镇喷泉、鲁迅公园、环球金融中心、豫园等地进行了景观水的采样。在调研中,高温没有使他们畏惧,场地的限制也没有让他们气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测量,他们发现部分喷泉水均没有达到可接触人体的安全标准,印证了最初的设想。
从最开始对接触景观水产生影响的一个疑问,到主题的确立,再到实践即将接近尾声,这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前人经验,等同于自身设计了一个大实验;借实验室的坎坷;实验过程的难度和采样路途的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实践路上的辛苦,最终都转化成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快乐。
另一支“当小区遇上直饮水——上海市居民小区直饮水现状调查”团队则关注的是直饮水的水质情况。
他们重点采集了同济新村、鞍山新村第一小区和鞍山新村第四小区的直饮水质量,并对其进行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三处水样各项指标均不超标。之后他们将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水质测定结果和公司走访考察结果,到附近小区进行成果展示和直饮水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居民真正了解所饮用水的真实情况,能做到“喝得放心,用得安心”。同时,他们服务居民生活、关心居民健康的行动,也赋予了暑期实践除科学价值之外特有的社会情怀。
城市建设与运行调研专项旨在依托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鼓励实践团队聚焦上海城市发展,围绕城市建设与运行展开调研活动;发现与解决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城市问题,为上海市的城市环境、医疗服务、创新创业平台等多方面现状建言献策;用知识铺就筑梦之路,用青春助力家国建设,用实践成果为自己的大学生涯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