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团队荣获第十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来源: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时间:2024-11-01  浏览:

近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发布了第十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和程鑫彬教授团队申报的“窄谱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占山为第一完成人(获奖人:王占山、张锦龙、焦宏飞、程鑫彬、钮信尚、汲小川、李冬冬、马彬、吴建锋);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李安虎教授团队申报的“多模式组合视觉调控成像在线缺陷检测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李安虎为第一完成人(获奖人:李安虎、吴玉生、刘兴盛、邓兆军)。

强激光技术是国防战略、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之一。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器件既是强激光装置的核心,也是限制其在激光装备、高端制造方面应用的“卡脖子问题”。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器件面临材料选择受限、综合性能难以兼顾、服役环境不稳定三方面难题。“窄谱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项目等支持下,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器件及应用关键技术,开发了薄膜器件设计与仿真优化、制备与测试的全流程化技术方法,建立了高能激光系统全链路优化设计、精密装调体系与流程,依靠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薄膜器件热负载能力低与综合性能难以兼顾的痛点问题,通过建立主动控制技术提升了器件与系统环境适应性。2024年8月17日,庄松林、李儒新、孙胜利3位院士等参加了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窄谱高能连续激光薄膜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窄谱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器件制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窄谱高能连续激光薄膜器件多目标设计方法和激光负载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模式组合视觉调控成像在线缺陷检测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面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了“虚拟相机推扫成像-智能缺陷检测识别-高效精准定位剔除”的产品缺陷检测技术路线,突破了涵盖物料杂质检测、制品缺陷检测和包装外观检测的机器视觉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瓶颈。成果已在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示范应用,关键技术推广到10余家高新技术单位。项目主要成果得到全球30余名国家学者、20余位院士和IEEE/SPIE/ASME/IOP Fellow的正面评价,核心技术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等积极评价。

据悉,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在光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绩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此次学会共评选出“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15项和“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