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型传播融合发展学术论坛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   时间:2024-05-29  浏览:

5月25日,由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型传播融合发展学术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会见了与会专家学者并展开深入交流。他表示,同济大学刚刚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期望论坛紧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科根本,深入研究数智时代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之路,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贡献真知灼见,助力同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科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艳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致辞。论坛特邀10余位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领军学者,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资深学者和澎湃新闻等媒体平台的业界精英,围绕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议题,结合各自实践与思考,发表见解,展开热烈研讨,并建言献策。

吕培明表示,面对当前媒体传播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国际传播环境的新态势,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促进其与新兴媒体技术融合,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科体系、培育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能力的新闻人才,以及加强和扩展新时代的主导思想和舆论至关重要。近年来,同济大学不断探索全媒体科研和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借由此次论坛,希望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激发思想碰撞,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传播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郑保卫表示,创新融合新型传播技术,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数字时代新闻传播学科担负的新使命与新要求。新闻院校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新闻立院,新闻立学。他进而强调新闻院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人员和过程的全覆盖,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铸魂、励志、导向,坚持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学术研究方向。

张艳丽表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言下,高校新闻教育工作承担着为新闻工作者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任务,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交流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议题适逢其时。在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背景下,同济大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构建“跨学科新型传播格局”,开辟新闻传播学科新赛道。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激发深入探讨,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在主旨演讲环节,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潇湘学者”尹韵公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实践需要现实基础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验不仅要紧贴中国实际,而且要紧贴世界前沿,连通中外沟通世界,具备国际视野。他同时指出,要警惕“新八股”“洋八股”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究的影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认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成为中国传播场域的主流话语,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理解框架,放在中国语境下进行“在地化”考量,才能真正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谛。在传播格局改变和世界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做到“专业共识-社会共识-人类共识”的三种“连通器”的共识连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广义新闻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为中国和世界提供理解“总体性社会事实”的意义框架。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认为,我国新闻传播知识体系以“人民性”为逻辑起点,以新闻传播实践为历史脉络,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知识体系。放眼技术变革大趋势下,与时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纠偏、解放”的价值意义。我国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流思想,从技术逻辑、媒介逻辑、行动者网络逻辑的三种逻辑维度理解未来的传播趋势,同时,提升人文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技术迭代时代下的关键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谈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破局。他介绍团队在调研中的实践发现,目前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存在建设思路不清、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方案不明以及内外协调不足四个现实困境。他表示,在“信息找人”的新媒体时代下,需要继承“全党办报”的历史底蕴并向“全党办媒体”的方向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创新是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有效之法。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介绍了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学科融合发展上的尝试。学院目前融合自身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与实践方面的经验优势,结合学校在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等学科方面的资源优势,以“马新观”为指导,以“全媒体”为特色,聚焦媒介文化、智能传播、城乡传播和视听传播四大研究方向,致力以“人文-技术-艺术”为教学宗旨,培养“能说-能写-能演”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院在拓展马新观团队、马新观课程建设、马新观校际交流以及产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形成筑牢核心、走向交叉、走向新兴、走向田野的新尝试。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远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洪宇、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党委书记马忠、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黄典林以及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陈良飞纷纷围绕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与发展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洞见。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国内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领域的优秀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国际传播格局变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红色文化弘扬策略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碰撞学术观点。

与会专家学者们表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需要从四个维度入手:一是要培养具备智能技术专业能力的新闻人才;二是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三是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合实践与研究;四是要立足于问题导向意识,服务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马瑜涵、姜竣之)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