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联合承办的“汉字演变”主题展览在伦敦开幕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4-04-22  浏览:

4月20日是联合国第15个中文日,为期10天的“汉字演变”主题展览和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伦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主办,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国文字博物馆、同济大学承办。与会嘉宾与对中华文化和中文学习怀有浓厚兴趣的英国当地观众走进汉字世界,通过汉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今日中国的开放包容。

中国驻英国使馆杨晓光公使在致辞中表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历经数千年的演进、变革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稳重端庄、均衡对称、底蕴丰厚,展现了中华文化注重和平、和谐、合作的特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记载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英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大家携手努力,不断增进中英相互了解与认知,为促进中英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更多力量。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的交流天然以语言文字为介质。中国汉字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本次展览搭建起中英两国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英观众可以亲身感受到汉字历久弥新的传承与极具美感的魅力,希望展览引发中英文化的共鸣,架起两国间的民心之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富有吸引力的情感纽带。

英国汉学家、英中了解协会理事吴芳思博士(Dr. Frances Wood)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字在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她特别提到,本次展品中有《金刚经》中一页的复刻,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确切日期的印刷书籍,印于公元868年,现存大英图书馆。展览中雕版印刷的部分也展示了宋体和唐风汉字不同的风格,她希望更多英国观众能观看这个展览,了解这一有史以来最古老迷人的技术。

同济大学作为本次展览及活动唯一的国内高校承办单位,全程参与近两个月的筹备工作。吴赟教授以《中国书法和诗歌》为题,主讲了“东西方文化对话”讲座,郭靓靓博士和蒋梦莹博士为现场观众讲解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演变”主题展览旨在讲述中国汉字几千年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中间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故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对当代仍有启发意义的时代精神。展览分为“古今汉字的演变”“从印刷术到信息化”“美哉汉字”三个部分,聚焦汉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探索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历史演变和传播轨迹,细数名列中国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到汉字照排技术、再到计算机技术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信息化变革,讲述汉字书写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和合之美”,同时通过一系列艺术视觉作品,多维度展示当代汉字设计的精彩魅力。展览全面深度刻画了数千年积淀的汉字文化精华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促进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巨大贡献。

当天,伦敦金融城世界贸易商行会会长迈克尔·拉森(Michael Larsen),国王枢密院御用大律师菲利普·哈克特(Philip Hackett)、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英国MAPPS投资集团总裁拉明·瓦利(Ramin Wali),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首席执行官助理朱莉莉(Lily Zhu),英国皇家霍洛威学院研究员奥黛丽·威尔斯(Audrey Wells),英中了解协会前主席孙如意(Zoè Reed)、理事会成员王芳、丘静雯,英国图书馆亚非藏品部亚历克萨维尔·尤(Alexavier Iu)等嘉宾和中英各界人士逾百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迈克尔·拉森表示,文字展也不同于常见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展览,是一个更专业的领域,因此对观众来讲更有趣味。孙如意几乎在每一幅展览介绍前驻足,仔细观看,希望展览能够在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同时深入社区学校和孩子们中间,更为深入广泛地讲好中国故事。拉明·瓦利表示,文字展精彩多样,中英双方还有更多空间进一步了解彼此文化,促进贸易往来,期待在未来的展览中看到更多文字背后的故事。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