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从‘心’出发——高校表达性艺术疗愈作品展”举行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   时间:2023-11-07  浏览:

10月28日下午,作为2023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环节,“从‘心’出发——高校表达性艺术疗愈作品展”在嘉定校区开幕。科研管理部、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市艺术心理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以“从‘心’出发”为主题,旨在沿循心理疗愈路径发掘出更为广阔的媒介技术与应用手段,将它们呈现给更多观众,让更多人了解艺术疗愈、理解艺术疗愈。展览按照作品形式由个人艺术创作作品、集体艺术创作作品展示、数字媒体艺术展示、雕塑及其他艺术作品展示四部分内容组成,主要展陈了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批判艺术专题赛道部分作品以及各艺术疗愈研究和咨询实践团队提交的参展作品。展陈作品以非语言的表达形式为主线,既有数字艺术微喷、插画绘本、来访者互动创作、雕刻版画等绘画形式的作品,也有2D解谜游戏、数字艺术创作、面具、粘土等数字形式的作品及手工艺品。

展览布置以艺术与传媒学院惟新馆为展厅,为了满足“沉浸式+”背景下的艺术疗愈场景,在展区的空间设置中,既设计了能够保证主体差异体验的场景化疗愈融入点,也提供了可作为校园、社会活动参照案例的集体艺术创作单元。同时,基于现实空间搭建出不同的艺术展示空间,如引入多媒体电子设备展览游戏及其他电子产品,保证观众的空间体验能够融入到对作品的感受中。

部分参展作品介绍

作品《悲伤的海洋》为严文华老师及其带领的华心成长小组创作的丙烯颜料画。团队在探索悲伤情绪主题一年后,进行了这次团体创作活动。系列画作诠释表达出眼泪在天地之间、在宇宙中流淌,那些悲伤的情绪纠缠在一起,反复旋转。但在眼泪的背后,是对爱的渴望,而所有这些渴望又都汇聚成了这片海洋。

作品《联结》为周彬老师及其带领的关系成长小组创作的丙烯颜料画。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围绕自我关系、依恋关系、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在限时创作条件下运用非语言形式完成,通过色彩、线条、图案方式诠释接纳、理解、合作、抱持之间的链接。

作品《写意曼陀罗》由毕玉芳老师及其带领的“写意曼陀罗·诗经”团队进行创作。写意曼陀罗为绘画者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中,完全尊重自身心灵运行规律披露心意、抒写心意的曼陀罗绘画,具有参与性、灵活性、趣味性、愉悦性等特点。

作品《风的痕迹》为葛缨、袁菁嶷、福建省霞舒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多彩美育”艺术疗愈系列活动成员创作的系列作品。2023年7月底,特大台风“杜苏芮”席卷福建泉州,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便,也给乡村儿童身心带来惊骇。带领者据此背景,策划并实施了一期题为“风的痕迹”的“多彩美育”团体疗愈活动,让小朋友们以画为媒,用视觉传达对自身与周围世界的解读,表达与释放情绪,体悟集体的力量,重构对生活的表达意义,得到心灵的疗愈。

系列作品《儿童艺术心理相关创作》为赵馨怡、任雪丽指导的儿童艺术体验习作,主题涉及情绪表达和对于空间的探索。

作品《器明录》为郑晓发老师、程希老师指导,朱文禾、陈予轩、万书卉共同创作的作品,在第17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国赛一等奖,主要探讨了人与工具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追求生产力的提升的过程中人们以理性来规范生产流程,工具越来越高效,但人却逐渐被异化为生产线上的工具。

除上述系列作品外,展览还有其他各类主题的展品,如关注自闭症儿童的作品《孤独派对》,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作品《我的太阳》,关注儿童艺术心理的作品《悲伤的情绪体验》《苍山上的石板路》,探索情绪的作品《我的情绪拼图》等等。目前,展览在惟新馆展览空间中展出,面向公众开放。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