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中德联合科研学术创新会议暨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分论坛举行

来源:中德学部   时间:2023-10-23  浏览:

10月13日,同济大学中德联合科研学术创新会议暨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分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全程网络视频直播。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Kai Sicks)出席并致辞。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前秘书长、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克里斯蒂安·博德(Christian Bode),德国工程院院士Micheal Abramovici,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Frank Behrendt,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娄永琪,以及知名高校专家教授、龙头企业高管,共同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宽中德学术交往渠道,加深学科交叉科研开展,加强顶尖学术成果培育,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探索孕育中德科研创新以及产学研用合作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相关中德项目的学生代表在嘉定校区分会场观看会议直播,近千人次观看会议的网络直播。会议由雷星晖主持。

方守恩代表同济大学对参加会议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自2022年获批建设以来,积极开展校内国际合作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同济大学中青年教师与德国、欧洲合作伙伴建立和深化合作关系,取得系列成果。此次会议旨在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德学术界、产业界交流合作对接平台,汇集中德创新思想和智慧力量,推动中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在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领域展开深度对话,分享成功经验、展示最新成果、汇聚创新资源、发掘合作潜力,共商促进中德科研创新以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思路、新举措,并进一步推动实质对德合作,有机结合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与高质量的国际人才培养,打造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高地和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西克斯表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与同济大学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双方携手共建的中德学院成立25年来,一直以基金教席制的模式和资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在产学研用方面积累了长足经验;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德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了积极解决方案。未来,德中双方将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断深化信任合作,加强在智能技术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基础研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持续推动德中高校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和产学研用共建,推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德产学研用合作融合发展的新成果,以及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的统筹下,各中德中心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

慕尼黑工业大学人机通信研究所所长、中德学院电信方向专业协调人Gerhard Rigoll教授作了题为《中德智能系统领域的合作研究潜力》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智能系统在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远程教育、模式识别等专业领域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德中高校、企业未来在智能系统领域强化合作科研的可行性、重要性,以及合作模式。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城市公交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和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合作的“智能城市公交车车路协同感知与控制”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成果。该成果对于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出行体验,构建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科思创亚太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人芮恩德作了题为《中德企业与学术界成功合作的十年》的主旨报告,分享德国企业科思创在上海过去十年与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成功合作的经验和成果,包括与同济大学正在合作进行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软酯聚氨酯泡沫回收研究,科思创-同济“未来城市,智慧生活”创新大赛等。希望未来继续深化中德间的校企产学研用合作。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建军作了题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救援供应链的规划和运作进展》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在重大疫情应急物资保障方面开展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资助的合作科学研究,希望未来能继续在数字化创新管理、产学研用网络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深入合作。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员Jens Schäfer博士作了题为《中德制造技术的十年成功合作:以AMTC为例》的主旨报告,介绍了中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AMTC)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合作模式,开展了如I4TP和DEMO等中德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发展。希望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中德双方能继续携手同心,在智能制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方面合作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中德社会发展。

在“中德科技创新的未来携手发展”圆桌论坛上,德国工程院Abramovici院士、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翌教授、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闵峻英教授、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Jan Harder博士、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Christoph Hilgers教授等就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中德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共议如何更好汇聚中德双方资源,融合各方力量,为推进中德联合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娄永琪作总结时表示,此次会议将进一步架构起中德校企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前端创新和终端市场、产业需求的对接,提升中德两国教育、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希望与会中德代表们能聚焦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作用,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用协同的开放创新合作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德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取得更多高水平国际合作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用融合发展贡献人类福祉,谱写中德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文/杨瑞帆   图/周游 等)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