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受聘为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观察员
同济教授合作开展研究的《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框架》首发
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时间:2021-11-12 浏览:
11月7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举办了“第一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暨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涂辉招教授受聘为副主任委员,肖飞鹏教授受聘为观察员。
会上,涂辉招作了题为《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顶层设计》的主旨报告,分析研判了上海市“十四五”期间智能交通系统的重大需求,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三全发展愿景、四优2025目标、五融架构体系、七可数字底座、八化关键系统、N智特色示范”的总体设计,明确了智能交通系统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涂辉招教授团队创新提出了面向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安全风险评估SRAAV方法,主持编制了上海市地方标准《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环境分级规范》(排名第1),以此为基础对上海累计615条1289.83公里测试道路进行了风险评估及风险等级划分,全面支撑了上海开放测试道路的风险可控与分级有序开放。
大会首次发布了《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框架》,公布了上海此次开放嘉定新城全域、临港新片区386区块全域共372条722.60公里道路(嘉定区域165条301.40公里、临港新片区197条421.20公里),新增7000余个可测交通场景。其中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部分路段(新四平公路至老港种源基地路口,长度28.4公里)的开放,标志着上海准许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城市快速路开展道路测试活动。
《上海市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框架》是在市交通委牵头下,由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涂辉招、陈雨人等多位教师联合上汽检、上海海事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的研究成果。它是上海市智能交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立足上海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智能交通现有标准基础,按照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结构化思想,以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引领交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类、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车路协同、交通管控与出行服务4个大类,涵盖了23个门类、75个类别,共计191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