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建筑遗产作为育人课堂,《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专业课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同济大学新闻网 -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

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课程思政⑤ |把红色建筑遗产作为育人课堂,《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专业课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间:2021-03-08  浏览:

3月4日,由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和王骏副教授主讲的课程《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新学期第一课开讲。课堂上,王骏通过对上海红色遗产建筑历史地位的回顾和红色文化记忆的深入讲解,让学生深刻了解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他通过对我国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分析,特别是上海几处重点革命文物和红色遗产保护修缮项目的介绍,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党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是同济大学2019年首批立项资助的18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示范课程之一。

授课教师表示,红色历史遗产建筑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把红色教育融入立德树人过程,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基于此,《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融专业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上海历史风貌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在为期16周的教学中对全国、特别是上海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进行详细深入的梳理与讲解,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作生动解读。

“红色建筑遗产”是《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当中,王骏首先介绍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上海市的重要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如中共一大会址等。通过对这些建筑背后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关键事件点的梳理,他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动故事,将红色教育融入历史建筑这一载体,用现存的生动红色建筑故事夯实同学们对于红色历史的认知。

在对红色历史遗产保护的讲解中,张松和王骏等教师从改革创新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随着时代发展,在红色历史遗产建筑身上发生的变迁和革新。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研究、现场踏勘、调查核实、走访考证过程中的大量文献资料、工作方法和研究历程的深入讲解,使广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党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也以现场参观、实地考察为特别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亲临红色历史建筑现场,以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等红色资源为载体,挖掘其育人价值,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从而让学生可以走进融知识、文化与教育于一体的红色第二课堂,现场追溯历史、反思现实,补充红色营养。

当今大学生已是“95后”甚至“00后”,认知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张松和王骏等教师在把握时代特点的同时,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拓展育人之道。通过图解、视频、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新型教学媒介,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和体验,才真正理解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努力出来的。 

随着《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的展开,众多红色历史遗产建筑在学生中间成为了打卡的网红景点。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场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普通民居建筑因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重要历史纪念物的典型代表。

在课堂讨论中,张松、王骏等教师还会跟学生聊起当代城市保护观念中存在的困局,一起为自然环境治理和历史环境保护出谋划策,立志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张松)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