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第十七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来源:上海知识产权学院
时间:2020-10-22 浏览:
10月21日,第十七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暨2020同济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我校召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芮文彪,我校副校长雷星晖出席并致辞。本届分论坛主题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主办,上海知识产权学院与同济大学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论坛。分论坛以线上线下同步结合的方式进行。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主持。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7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的一部分,本次同济分论坛旨在探讨后疫情时代及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巨大变革,总结已有实践经验,面向未来制度建设,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应对策略与上海方案。
芮文彪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给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新挑战,上海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面对加快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上海将更加重视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数字经济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经济发展强劲动力。期待与会专家嘉宾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雷星晖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介绍了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在同济大学的建设背景、研究与发展现状。他指出,上海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高地,需要来自全球的智慧与解决方案,期待嘉宾带来新视角、新论点。
本次分论坛设置了两大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三大环节。第一部分主题演讲为“数字经济与创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经济研究部主任Dietmar Harhoff教授作了题为《新冠疫情对数字化与创新的影响》的演讲,基于德国经验,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术研究、产业科研、初创企业、德国与欧洲数字化进程的影响及对公共政策的启示。日本东京大学Kazuyuki Motohashi教授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创新与知识产权体系的中日比较》的演讲,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人员及资本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线下的活动向线上模式快速转变,数字化加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仅在制止“挪用”,也在通过开放式生态系统开发促进“他人适应”。
第二部分主题演讲为“数字技术与知识产权法”。德国洪堡大学Axel Metzger教授作了题为《新冠疫情危机解决:专利法是助力还是障碍?》的演讲,认为专利对药物与设备研发起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但也可能会阻碍获取与应用技术的自由度,新冠肺炎疫情是对自主研发和专利强制许可的一次应力试验,管理者应该在疫情与后疫情时期进行制度性的区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德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著作权》的演讲,梳理了作者与作品、独创性、权利与义务的历史发展及概念演变,认为作品必须是来源于作者而非机器或动物的创作,作者与独创性是关键。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Matthias Leistner教授作了题为《数据保护与获取》的演讲,从著作权、数据库特殊权利、专利权等现行知识产权制度角度展开分析,对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规则制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三级高级法官王静作了题为《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在线审判的近期实践》的演讲,分享了上海法院在线审判知识产权案件的最新实践,介绍了上海法院“12368”和“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两种线上渠道。
圆桌讨论环节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聚焦“数字经济中的知识产权法律发展”。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张振军律师介绍了疫情背景下数字技术相关专利的机遇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教授王杰就如何规范数字经济中平台的著作权侵权发表了观点。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华劼分享了人工智能创作中著作权例外适用的困境与解决之道。
第二小组聚焦“数字经济中的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日本一桥大学助理教授Tohru Yoshioka-Kobayash分享了外观设计专利中,新兴产品带来的跨产品类别的专利引用相关问题。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党建伟介绍了技术标准制定中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政策。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助理教授黄丽君介绍了涉及数字技术的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发展。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宋晓亭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分论坛取得的有益成果,对与会嘉宾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感谢,认为当前数字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对数字经济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