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在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中摘取2项特等奖

来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3-12-24  浏览:

近日,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颁奖典礼举行,竞赛一共产生4项特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团队和本科生团队斩获竞赛特等奖2项,分属科技理念类、科技实物类。这2个特等奖获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叶建锋教授和董滨教授均来自徐祖信院士团队。

叶建锋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团队作品——“水陆共济,砥砺消黑—城市排水管道高有机底泥精准定位技术”获得竞赛科技理念类特等奖(该类特等奖共2项);董滨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团队作品—— “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获得科技实物类唯一特等奖。

所获奖项: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科技理念类”特等奖 (2项特等奖之一)

项目名称:水陆共济,砥砺消黑——城市排水管道高有机底泥精准定位技术

项目成员:魏卿、祁海玥、裘晶晶、任雪儿

项目简介:针对我国城市雨天入河污染中有60~80%的污染物来自管道内通沟底泥的特性,叶建锋教授指导研究生团队,提出符合当前形势的“水量不能减少但可以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控污新思路,创新性提出一种城市排水管道高有机底泥的精准定位技术,研制相应在线监测设备对高有机底泥精准定位,进而对其进行清掏以实现雨天入河污染物的有效削减,为通沟底泥的精准管理与水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该技术实现了高有机含量通沟底泥的精准化、智慧化定位,据此清掏可大幅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所获奖项:第十八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科技实物类”特等奖 (唯一)

项目名称:“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

项目成员:钟欣茹、冯思盈、朱春宇、李国豪

项目简介:随着垃圾分类深入推进,易腐发臭的湿垃圾产量激增,已成为垃圾分类与利用的痛点问题。董滨教授指导本科生团队,提出在垃圾分类背景下,将社区湿垃圾转化为社区绿化基质,践行“wastes to materials”的理念,实现社区湿垃圾从餐桌到绿地的转化。团队自主筛选并复配出本土化复合功能菌剂,开发湿垃圾超高温好氧发酵集成技术;利用生物自产热,使湿垃圾处理稳定维持在80℃以上,显著提升处理效率与达到资源化效果;创新设计小型原位处理设备关键部件,并独立完成集成设计,实现社区湿垃圾的原位减量与资源化。项目成果在数十个城市与农村社区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为从事环境领域研究的学生搭建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竞赛和交流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领域顶级学科竞赛,从2006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8届。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