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三位同济女性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两个集体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3-08  浏览:

近日, 全国妇联决定表彰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授予993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授予1985个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华、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孟馥三位同济女性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小组两个集体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袁华

2013年年初,袁华受教育部、同济大学委派,成为首批前往定点扶贫县的挂职干部,担任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副县长。出发前,她厉兵秣马做战前准备。初到云龙,她老老实实当好“小学生”,深入学校、田头与师生、农民交流,弄清县情精准对接。

一是规划扶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袁华联络协调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帮助县里进行规划编制,开启了同济7年的的规划扶贫之路。多年来,同济为云龙县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等14项规划。2018年,“规划引领,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二是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袁华联系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办了“同济大学云龙县城镇建设与管理高层研修班”,对云龙干部104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培训。干部培训后来也成了每年同济扶贫的固定项目。她争取到国家教育发展基金会特殊困难经费120万元,用于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校园基础实施破损的修建;联络学校团委,组织大学生支教团开始接力赴云龙进行支教活动。

三是产业扶贫,增强 “造血”功能。与上海对外合作办进行对接,探讨地方性农副产品向上海推广的可能性及具体操作办法等。2015年,云龙产品入住上海环球港云品中心,并在国际会展中心参展。2016年组织完成实体店和网络销售相结合的云龙高原农特产品展示中心运行,2017年线下销售近400万元,截至2019年底,线下销售1425万元。

四是宣传扶贫。她联系上海广播电视台外语频道《华夏新纪录》栏目,完成了“神奇诺邓”拍摄。

五是医疗扶贫。2014年袁华挂职结束后,担任同济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起草签订了《同济大学与云龙县签订2014-2020年定点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附属东方医院与云龙县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附属医院每年在云龙举办“同济医疗周”活动,并对云龙医疗人员进行培训。期间还对当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筛查免费手术等。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范理宏

范理宏从医30年,在长期的西医实践和国医大师颜德馨传承基地的影响下,致力于推进中西医融合,研究中医药提升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防控重大疾病的作用机理,积极将中医药向“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哈萨克斯坦推广,旨在推动哈萨克斯坦在欧洲帮助中国建立中药认证体系,填补目前海外尚无中药认证体系的空白,助力中药走出国门;同时进行医企联合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1-2项重要产品。发表此领域的SCI文章十余篇,现任“一带一路”中哈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她长期致力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聚焦生活方式在致病启动因子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及肺癌高发病率死亡率的当下,2016年她在十院创建了上海市肺心脑疾病科普基地,开创了“基地-社区-家庭”联动的医学科普传播方法和技术,助力患者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治疗向预防转变。此基地现在已成为了全国及WHO科普教育基地及上海市民体验基地,辐射人群达43万人次,2020年范理宏荣获上海市科技普及奖一等奖。

2020年初,范理宏率先在附属医院中打造医学人文思政课程体系,开设了“思政金课程”,传播医学大家和抗疫勇士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医生及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打造了同济医学“立德树人”的新品牌。

2015年,在国内医院中率先跨学科、跨国界成立音乐治疗联合工作室,组建医学专家+心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跨学科团队,综合运用音乐心理等元素帮助员工和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此外,范理宏教授积极投身慈善关爱项目,组建“关爱医护专项基金”和系列关爱贫困患者及残疾人的慈善项目近十项,积极募集善款和医疗物资,向驰援武汉和在抗疫中牺牲的医护人员表达爱心,同时救助贫困患者无数。

她经历严格的临床培养和多岗位历练,是一位集医教研管理党务为一身的医院领导者。她守正创新,心怀大爱,将国家战略有效落地开花并形成多项成果。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 孟馥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孟馥秉承一颗仁爱之心,恪守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神圣职责,积极倡导医学人文精神,特别注重医院全人关怀的理念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开拓性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成为一名医疗卫生行业中的优秀女性代表。

她围绕“爱在东方”的核心文化,以医院文化建设季为载体,持续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激发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医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支撑医院快速、跨越式发展。她开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服务的先河,成立医院社工部,探索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经验,形成以医务社工为主导、医务社工与医院志愿服务相结合的东方模式和服务品牌,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先行典范,开出国内首个“无声有爱”助聋门诊。

作为国内临床心理治疗领域,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婚姻与家庭治疗领域的资深专家,孟馥为促进心理卫生事业的专业化发展辛勤耕耘、努力工作,作为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首批注册和认证督导师,致力于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各地举办心理治疗和临床督导连续培训项目,培训了大批一线专业人员,在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评为第十届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

此次疫情发生后,她发挥专业优势,为一线医护人员建立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后方与现场相结合、个体与团体相结合、患者与医护相结合的方式,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始于前、重于中、延于后”的全程心理照护。她与国内顶级临床心理学专家一起,为制定疫情下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方舱医院建设方案、哀伤辅导、灾后重建等重大社会心理救援行动实施建言献策。她还兼任5个全国性心理援助公益平台的临床督导工作,对心理援助热线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督导。 

“全国巾帼文明岗”: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重点专科,全国PCCM示范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呼吸危重症专培基地,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单位。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呼吸病学)排行榜位列全国第二,2020中国医院互联网影响排行榜呼吸科位列全国第二。

班组总人数130人,其中女性人数118人,占比90.7%。班组科主任褚海青教授,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最美女医师”“上海仁心医师”。在她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始终秉承“精医重道,务实创新”的院训,多次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申康优秀青年集体”“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近三年全科门诊量148487人/年、出入院8675人/年,承担了全国大量呼吸系统罕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工作,是国内呼吸病诊疗规范和指南的核心执笔单位,在国内外呼吸病领域享有极高声誉。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时,科室第一时间派遣医务人员援鄂援公卫(其中女性占92.8%),投身艰险抗疫前线。后方班组其他成员则忘我投入到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工作中,保障医疗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作为上海市救治高级别专家单位,参与制定两项新冠肺炎指南,两项研究在国外顶尖期刊发表(ERJ、Lancet),全方位彰显了我们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理上的软硬实力。此外,先后有10名成员因援藏滇医疗任务贡献突出获得表彰。

班组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质量SCI论文73篇,研究成果被5项国际指南引用;发明专利7项,国际专利1项。承担同济大学内科学教学任务,教改课题4项,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医师”“泰禾教授”等教学奖项。 

“全国巾帼文明岗”: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小组

“伊尔庚”梦想教室是一项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由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引进专业、校友和学生社团三大资源,输出同济智慧,实现精准帮扶。 

梦想教室小组组长由伊尔庚环境创始人、同济校友张莉担任。自2017起,依托同济大学“筑梦空间工作室”的乡村实践机会,跟随中央的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同济大学“伊尔庚”梦想教室在四川凉山布拖县、贵州六盘水盘县、福建龙岩汀县、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四川宜宾、云南楚雄元谋县、太原娄烦、阳曲、云南长新和永安等多地落地,为贫困地区学校改建了多个颇具特色的梦想教室,改善了中小学的教学环境。据统计,截至目前,梦想教室项目已落地15处,帮助了1.3万余名当地孩子。 

2011年,张莉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创立了伊尔庚环境,为工业环境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捍卫绿水青山。如今,她用数字服务,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心理辅导,守护留守儿童的心灵。作为国内首家工业环境服务提供商,伊尔庚根据现场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专业环境解决方案,整体解决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粉尘、废气、综合噪音等在内的环境污染修复问题。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