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中国道路”第三课开讲,常务副校长伍江讲述“中国特色城乡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1-04  浏览:

“中国道路”第三课11月3日晚开讲,常务副校长伍江以《中国特色城乡可持续发展道路》为题,阐述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已逐步成为全球发展共识的时代背景下,走中国特色城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理应肩负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我们国家、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伍江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说起。他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随后谈到2016年10月在联合国人类居住大会上通过的《新城市议程》。该《议程》特别关注的城市的包容发展、绿色发展、韧性发展和有序发展。就我国城市发展而言,他指出,我们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守住发展底线,包括土地资源底线、生态宜居底线、历史人文底线、公平正义底线和公共安全底线。

伍江介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年)》。他说:“我们的城市规划应该是有价值观的,应该是有大胸怀的。尽管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不应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他以崇明生态岛建设、外滩源保护、石库门里弄的改造与再利用、城市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滨江空间改造等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为例,强调当前我们要进入更加理性化、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城市自身长寿命周期运转规律的城乡规划。

他提出了六大迈向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转型之举:一是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同时转向小规模常态化有机更新;四是改变现有交通规划思路,真正确立公交优先的规划战略;五是强化城乡统筹与乡村建设;六是从“建设导向型”规划转向“管理导向型”规划。

最后,伍江简要介绍了我校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已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跨学科教育体系、牵头的“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以及正在推进建设中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

新生院同德学堂学生张少宾听完课后,颇有感触。他说:“错误的、不可持续的城乡规划不仅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拿我的专业来说,机械也应该向减少排放、降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道路”是我校立足本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介绍,本学期“中国道路”课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对外交往、医学发展等七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邀请学校领导分别授课。这些校领导不仅是每个专题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而且是中国重点高校的领导者,不仅可以从专业角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而且学生可从他们身上领略专业精英的风范和行业领袖的风采,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又一探索。9月15日和10月20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分别主讲了“中国道路”第一课和第二课,在同济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文/艾娇  图/江平  视频/宋宇星)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