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人深切缅怀同济大学名誉教授贝聿铭先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05-17  浏览: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大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贝聿铭先生逝世,享年102岁。听闻先生逝世消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怀着沉痛的心情,翻找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贝先生在同济大学开讲座的老照片,他说:“贝先生担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提升了同济国际教育合作的能级,为‘中国的、现代的 ’建筑理念树立了榜样。贝先生驾鹤西去,同济人永远怀念。”

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见证着贝聿铭先生与同济大学之间的深厚渊源。

贝聿铭先生非常关心中国的建筑教育。1981年4月25日,贝聿铭先生访问同济大学,与建筑系师生作学术交流,受到热烈欢迎。当时,李振宇还未进入同济大学就读,只是他在入校后,一直听学长们反复提起、津津乐道。

1985年10月24日,同济大学在一二九礼堂举行隆重的授证仪式,向贝聿铭先生颁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证书,这是贝先生在我国接受的第一个名誉学衔。

当天,贝聿铭先生作了题为《谈谈近年来的创作和思想》的报告。他表示,同济大学陈从周、冯纪忠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到上海就要到同济大学,他非常高兴接受同济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要在发展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和发展两国在建筑科学的学术交流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他祝愿中国的建筑事业得到发展,希望中国的建筑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保持中国的特色,认为“根不能丢”。

贝聿铭先生(左)在报告前装幻灯片

贝聿铭先生在报告中还谈到,他的建筑设计接受了三次重大挑战,一是如何将建筑造得既好又便宜,二是如何在建筑中充分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三是如何使建筑扎根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中。

1986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同济大学授予贝聿铭先生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此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家戴复东、罗小未在美参观访问时,都曾拜见贝聿铭先生,有机会亲炙先生教诲,深感获益匪浅。罗小未教授、赵秀恒教授等主导,曾发行了一套《香山饭店》和一套《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集》幻灯片,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贝聿铭先生与陈从周先生之间的至交友情。两人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彼此引为知己。陈从周先生带着贝聿铭先生游览杭州、扬州、苏州等地,两人一起观民居、游园林、听昆曲。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邀请陈从周先生为他布置饭店内的园林景观。香山饭店建成之后,贝聿铭先生特意邀请陈从周先生成为饭店的第一位宾客。1985年,陈从周先生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2000年陈从周先生去世后,贝聿铭先生提议,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贝聿铭先生(中)与陈从周先生(左)、冯纪忠先生(右)在一起

 贝聿铭先生(左)与陈从周先生(右)在香山饭店

1992年1月,在陈从周先生病重入院,同济大学向贝聿铭先生发传真告知病情后,贝聿铭先生即刻向同济大学及陈先生入住的瑞金医院发来回函。回函这样写道:“惊悉陈从周先生突患重病、住院抢救,甚感关切。从周和我交谊极深,他不懈为发扬中华文化努力,世界公认中国园林权威。切望贵校和医院尽力抢救,并告知病情。在药品、技术上有何困难,我可以设法尽力解决。”

1999年,陈从周先生因病重已卧床多年,贝聿铭先生一直惦念着这位知己、挚友。当年9月7日,他从美国乘飞机直飞上海。一下飞机就打上一辆出租车,直奔同济新村。当天,两位大师彼此对坐良久,万般深情尽在不言中。这也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次会面。

2003年,贝聿铭先生在为《陈从周传》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吾与从周初识于二十世纪之七十年代,恨相知晚也。每每聆听从周说园林、议建筑、谈评弹、论昆曲,甚为投机,畅须教益。得此知己,吾欣慰不已。七十年代,吾力荐从周来美协助纽约明轩之建造,后又特邀陈君北上出任香山饭店工程之园林顾问。吾旅居海外多年,彼此重神交而贵道合,不易也。从周几次携我重游苏州,与江南文人墨客谈天说地,共叙乡情,其情其景,至今难忘。今吾受苏州老家特邀设计苏州博物馆,可惜从周已先我而去,每每以缺之教益为憾。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